读小说 www.duxs.net,最快更新暗算最新章节!
第4节:赢的是运气
这是第一赢,可以说赢的是运气。
还有第二赢,赢的却都是我们的血本。
就在这52个小时期间,他们把师旅级以上单位的通讯设备,上下联络的频率、时间、呼号等等,统统变了。
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偷偷摸摸十多年来苦苦积攒起来的全部侦听资料、经验和手段、技术等等,一夜间全给洗白了,全等于了零。
他们就这样把我们甩得远远的,一时间,我们所有的人员、技术、设备等都形同虚设,用我们行话说那叫:701瞎眼了。
想想看,在那个随时都可能爆发战争的年代里,这有多么可怕!02事情层层上报,最后上面传达下来一句话:我们不喜欢打仗,但更不喜欢被动挨打。
这意思很明确,就是必须改变这种局面。
然而,要指望701在短时间内改变局面显然是不可能的,迫不得已,总部只好紧急启用地面特工,即行动局的人。
但这样获取情报的风险太大,而且截取的情报相当有限,只能是权宜之计。
要彻底改变局面,除了让侦听员把失踪的敌台找回来,没有第二个办法。
为尽快找到失踪的敌台,701机关临时成立了一个办公室,专门负责四方奔走,招贤纳才。
办公室由701头号人物钱院长亲自挂帅,四号人物吴副院长(兼监听局局长)直接领导,下面有7个成员。
我就是成员之一,当时在监听局二处当处长。
在总部的协助下,我们很快从兄弟单位抽调到28名在侦听界享有声誉的专家能人,组成了一支"特别行动小组",每天在茫茫的无线电海洋里苦苦搜索,寻觅失踪的敌台。
我们的努力是双倍的,但收获并不喜人,甚至十分令人担忧。
特别行动小组,加上701原有的侦听队伍,浩浩xxx人,每天24小时忙碌,一个星期下来,却仅仅在45个频率上听到了敌台的声音,而且都是转瞬即逝。
要知道,军用电台不像民用广播,后者使用的频率是不变的,而前者使用的频率少说是一天三变:上午一套频率,下午一套,夜间一套;三天为一个周期。
这就是说,一个最低密度的军用电台,它至少有九套频率(3套x3天)。
一般的军用电台通常有15或21套频率,至于个别特殊电台,它变频的周期有可能长达一个月,甚至一年,甚至没有周期,永远都不会重复使用频率。
据我们了解的情况看,对方师旅级以上单位至少有100部电台在工作。
换句话说,我们至少要侦听到他们100部电台的声音,才能比较全面地掌握敌情,好让高层做出正确的战略部署。
如果一部电台以平均18套频率计算,那么100x18=1800套频率。
而现在一个星期过去了,我们仅仅找到了45套频率,只有最起码要求的2。5%。
以此类推,我们少说需要25个星期,即将近半年时间,才能重新建立正常的侦听秩序。
而总部给我们的极限时间只有3个月。
很显然,我们面临的现实十分严峻!03说来奇怪,虽然同在一个院子,他是大领导,我是小领导,要说应该是有交往的。
但就是没有,怪得很。
我是说,以前我还没有正面地接触过我们院长,钱院长,只是不经意地碰到过几次,点头之交,认识而已。
给我印象是个子很高,块头很大,长相很英俊,但对人很冷漠,老是板着脸,不苟言笑的,像个已淡出绿林的武士。
单位里的人都害怕他,怕他沉默中的爆发,有人甚至因此给他取了个绰号,叫"地雷头头",意思是碰不得的。
这一天,我正在打电话,他突然气冲冲地来到我们办公室,进门二话不说横到我面前,抢过了我手上的话筒,狠狠骂道:"我从半小时前就开始给你们打电话,一直占线,说,你在打什么电话,如果不是工作电话,我就撤掉你的职务。
"好在有我们吴局长作证,我打的是工作电话,而且就是联系侦听员的事,是最无可指责的,否则我这个处长就天上飘去了。
由此可见,"地雷头头"真正是名不虚传啊。
平静下来后,首长(钱院长)对我们招贤纳才的工作提出质疑,认为我们老是在"圈子内"挑来选去,收罗到的或正在收罗的只是优秀的侦听员而已,而701现在更需要在听觉方面有过人之处的怪才偏才,甚至天才。
他建议我们打开思路,走出圈子,到社会上或者民间去寻找我们需要的奇人怪才。
问题是去哪里找这样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找到这样的人要比找到失踪的电台还困难。
首长对我们提这种无理要求,让人感到他似乎已经有些失去理智。
其实不然。
其实他已打探到这样一个人,此人姓罗,曾经是国民党中央乐团的专职调音师,据说还给宋美龄调过钢琴,后者十分赏识他,曾亲笔赠他三个字:罗三耳。
解放前,在南京,罗三耳的名字总是和蒋夫人连在一起。
解放后,他改名叫罗山,移居上海,现在是上海音乐学院的老师。
走前,首长把这个人的联络方式,并同一本由总部首长(一位著名的领导人)亲笔签发的特别通行证丢给我们局长,要求我们即刻派人去把"他"请到701。
我曾经在上海工作过几年,对那里情况比较熟。
可能是这个原因吧,我们局长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我。
04怀揣着首长恩赐的特别通行证,我的秘密之行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善待和礼遇,几乎在任何环节上我都可以做到心想事成,并被人刮目相看。
只有一样东西无视了我,那就是不通人性的运气。
是的,我有神秘的通行证,但没有神秘的运气。
就在我来上海前不到半个月,我要带的人,罗山,或者罗三耳,这个混蛋因为乱搞男女关系事发,被当时上海市文艺界一位响当当的大人物送进了班房——罗把他闺女的肚子搞大了!我想过的,如果仅仅如此倒也罢了,或许特别通行证还能帮我峰回路转。
可问题是这混蛋的屁股上还夹着根又长又大的"罗三耳"的尾巴,这时候自然要被重新揪出来。
新账老债一起结,他似乎料定自己难能有翻身之日,于是骗了个机会,从班房的一幢三层楼上咚地跳了下来。
算他命大,没摔死,但跟死也差不多了。
我去医院看他,见到的是一个除了嘴巴还能说话,其他可能都已经报销的废人,腿脚摔断不说了,从大小便失禁的情形看,估计脊椎神经也断了。
我在他床前呆了有半个小时,跟他说了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我告诉他,我本来是可以改变他命运的,但现在不行了,因为他伤得太重,无法为我们效力——起码是在我们有限的极限时间内;第二层意思,我询问他,在他认识或知道的人中间,有没有像他一样耳朵特别好使的人。
第5节:古老的象征
他一直默默听着我说,一动不动的,像个死人,直到我跟他道过别,准备离去时,他突然喊了一声"首长",然后这样对我说:"过黄浦江,到炼油厂,那里有条黄浦江的支流,顺着支流一直往下走五里路,有一个叫陆家堰的村庄,那里有你要找的人。
"我问这个人叫什么名字,是男是女。
他说是个男的,名字他也不知道,接着又向我解释说:"这无所谓的,等你去了,问村子里任何一人都行,他们都认识他。
"05沿河而扎的陆家堰村庄,似乎比上海城还要古老,房子都是砖石砌的二层楼,地上铺着清一色发亮的石板和鹅卵石。
下午两点多钟,我顺着陆家堰码头伸出去的石板路往里走,不久,便看见一个像舞台一样搭起的井台,一对妇女正在井台上打水洗衣。
当我并不十分明了地向她们说起我想找一个什么样的人时,两人却似乎很明白我要找谁。
其中年纪稍长一点的妇女这样告诉我:"你要找的人叫阿炳,他的耳朵是风长的,尖得很,说不定我们这会儿说的话他都听见了。
他现在肯定在祠堂里,你去那儿找他就是了。
"她伸手给我指了一下。
我以为她指的是眼前的那幢灰房子,结果她说不是的。
她又伸手指了一下,对我说:"呶,是那一幢,有两个大圆柱的,门口停了一辆三轮车的。
"她说的是胡同尽头的那幢八角楼,从这儿过去少说有百米之远。
这么远,他能听得到我们说话,那怎么可能是人?老美最新型的cr-60步听器还差不多。
我忽然觉得很神秘。
祠堂是陆家堰村古老和富足的象征,飞檐走角的,檐柱上还雕刻着逢双成对的龙凤和狮虎。
古人为美刻下它们,如今它们为岁月刻下了沧桑。
从随处可见的斑驳中,不难想像它已年久失修,但气度依然,绝无破落之感,只是闲人太多,显得有些杂乱。
闲人主要是老人和一些带娃娃的妇女,还有个别残疾人。
看得出,现在这里成了村里闲散人聚集的公共场所。
我先在祠堂的外厅转了一会儿,然后才步入里面的正堂,见里面有两桌人在打"车马炮"——一种在南方盛行的民间纸牌,还有一桌人在下象棋。
虽然我穿着朴素,并且还能说一口基本能乱真的上海话,但我的出现还是受到四周人的注目。
我转悠着,窥视着,指望能从中猜认出阿炳。
但感觉都似是而非的。
有一个手上吊着绷带的孩子,大概有十一二岁的样子吧,他发现我手上戴着手表,好奇地一直尾随着我,想看个究竟。
我取下手表给他看,末了我问他阿炳在不在这里。
他说在的,就在外面,说着领我往外面门厅走来,一边好奇地问我:"你找阿炳干什么?""听说他耳朵很灵光是不是?""你连这个都不知道?看来你不是我们村里人。
"看我点头后,他马上变得神秘地告诫我,"你别跟他说你不是我们村里人,看他能不能听出来。
"笑了笑,又说:"不过,我想他一定能的。
"来到外厅,孩子左右顾看一下,便领我到一个瞎子前,大声喊起来:"阿炳,来,考考你,他是谁家的人?"这个瞎子刚才我一来这里就注意到的,坐在小板凳上,抱着根拐杖,露出一脸憨笑,看样子不但是瞎子,还像是个傻子。
我怎么也想不到,罗山举荐给我的居然是这么个人,又傻又瞎的。
这会儿,他听孩子说要考他,似乎正是他等待已久的,立即收住憨笑,一脸认真地等着我"开口说话",把我弄得糊里糊涂的,一时有些不知所措。
"说话啊,你,快说话。
"孩子催促着我。
"说什么?""随便说什么都可以。
"我稍一犹豫,孩子又惊惊乍乍地催促我,"快说!你快说话啊!"我觉得这样不太好,好像我们合伙在欺负一个瞎子似的,所以我想都没想,就以一种支吾的口吻对他说:"你好阿炳听说你的耳朵很灵光,我是来"我话还没说什么,只见阿炳双手突然朝空中奋力一挥,叫道:"不是。
他不是我们村里人。
"他的声音闷闷的,像从木箱里滚出来的。
说真的,我没有因此觉得他听力有多么了不起,毕竟我的上海话不地道,说的话和这里人说的虽是大同,却有小异。
我甚至想,换成我,哪怕让我闭上眼睛,他阿炳,包括这里任何人,只要开口说话,我照样听得出他们不是上海城里人,而是乡下的。
这是一回事。
难道这就是他的本事?正在我疑惑之际,孩子已经节外生枝,给我闹出事情来了。
这孩子我发现是很调皮的,他存心想捉弄阿炳,硬是骗他猜错了——"哈哈,阿炳,你错了,他就是我们村里人!""不可能""怎么不可能?他是我在北京工作的叔叔。
""不可能!"这一回阿炳否定得很坚决,而且还很生气地——越来越生气,咬牙切齿地,最后几乎变得像疯癫了一样地发作起来:"不可能!绝对不可能!你你是骗子!你骗人!你骗我!你你你们万家的人都是骗子!都不是好东西!骗人的东西!骗子!骗子!"骂着骂着,脸变得铁青铁青,浑身跟抽风似的痉挛不已。
旁边的人见此都围上来,一个城里人模样的老者像哄小孩一样哄着安慰他,还有位妇女一边假作抡起巴掌威胁要掴孩子耳光,一边又暗暗示意他快跟阿炳道歉,孩子也不情愿地上前来跟他认错道歉。
就这样,好不容易才让阿炳安静下来。
这一切在我看来简直怪得出奇。
如果说刚才是我把他看作傻子,那么现在该说是他让我变作傻子了,前后就几分钟的时间,我看到的他,既像个孩子,又像个疯子,既可笑,又可怜,既蛮横,又脆弱。
我感到神秘又怪诞。
06世界有时候很小,那个城里人模样的老者原来是罗山一个单位的,几年前才退休回来村里养老。
不用说,罗山是通过他知道阿炳的。
老人告诉我,阿炳是个怪物,生下来就是个傻子,3岁还不会走路,5岁还不会喊妈。
5岁那年,阿炳发高烧,在床上昏迷了三天三夜,醒来居然会张口说话了,可眼睛却又给烧瞎了,怎么治也治不好。
奇怪的是,虽然什么也看不见,但他知晓的东西似乎比村里任何一个明眼人还要多,庄稼地里蝗虫成灾了他知道,半夜三更村子里进了小偷他知道,谁家的媳妇养了野男人他知道,甚至谁家住宅的地基在隐秘地下沉他也知道。
这一切都得益于他有一双又尖又灵的神奇的耳朵,村子里有什么事,别人还没看见,他已经用耳朵听见了。
第6节:幸灾乐祸
有人说他耳朵是风长的,只要有风,最小的声音都会随风钻进他耳朵。
也有人说,他身上的每一个汗毛孔都是耳朵,因为人们发现,即使把他耳朵堵住,堵得死死的,他的听力照样胜人一筹。
可以这样断言,阿炳的耳朵是了不起的,靠着这双耳朵,他虽然双目失明,但照样能够凭声音识别一切。
老人认为,凭阿炳出奇的听力,最合适去当个乐器调音师,所以一度想让罗山认阿炳做个徒弟,好让他谋碗饭吃。
但罗山来村里看见他这样子(又瞎又傻),断然不肯,阿炳母亲,还有村里很多人求他都不肯。
老人认为罗山是个自私的人,对他现在的结局(我告诉他的),老人没有幸灾乐祸,但也没有一点悲伤或者惋惜什么的。
就在我跟老人聊谈期间,有人抱着个小男孩又来"考"阿炳了。
孩子才一岁多点,还不会说什么话,只会跟人喊个叔叔阿姨什么的。
从穿戴上看,孩子不像村里人,说的也是普通话。
来人把孩子丢在阿炳面前,一边引导孩子喊"阿炳叔叔",一边要阿炳"耳测"他是谁家的孩子。
孩子鹦鹉学舌地喊过一声"阿炳叔叔"后,就抓住阿炳手上的拐杖,叽叽呀呀地要抢过来玩。
就这时,阿炳用一种没有丝毫犹豫的语调一口气这样说道:"这是陆水根家老三关林的孩子,是个男孩。
我不会记错的,关林出去已经九年零两个月又十二天了,在福州xxxx部队上当兵,出去后回来过四次,最近一次是前年的端午节,是带着他老婆回来的。
他老婆跟我说过话,我记住的,是个北方人。
这孩子的声音像他妈,很干净,有点硬。
"虽然说话的声音还是有点发嗡,但已全然不见刚才那种紧张、结巴,感觉像在背诵,又像是一台机器在说,这些早在他心中滚瓜烂熟,只要他张开嘴,它们就自动淌出来了。
老人向我解释道,他们陆家堰是方圆几十里出名的大村庄,有300多户人家,大大小小近2000人,村里人没有谁能够把全村人都有名有姓、有家有户地指认出来。
惟独阿炳,不管大人小孩,不管你在村里还是在外地生活,只要你是这村子的人,父辈在这里生活或者生活过,然后你只要跟他说上几句话,他听声音就可以知道你是哪家的,父母是谁,兄弟姐妹几个,排行老几,你家里出过什么事情等等,反正你一家子的大小情况,好事坏事,他都能如数家珍的报说出来,无一例外,少有差错。
刚才这孩子其实是生在部队长在部队的,这还是第一次回村里来,但依然被阿炳的耳朵挖得知根知底。
我惊诧不已。
我想,这个又傻又瞎的阿炳无疑是个怪人,是个有惊人听力和记忆力的奇才,当然就是我要找的人。
村里没电话。
当天晚上,我赶回城里,要通我们局长的电话,把阿炳包括姓罗的情况作了如实汇报。
该要的人不行了,想要的人又是个瞎子傻子,我们局长犹豫再三,把电话转给了院长大人。
院长听了汇报后,对我说:"俗话说,十个天才九个傻子,十个傻子一个天才。
听你这么说,这人可能就是个傻子中的天才,把他带回来吧。
"07第二天清早,我又去陆家堰。
想到昨天来回一路的折腾,再说今天还要带个瞎子走,这次我专门租了一艘游艇来。
游艇在码头等我。
我第二次走进了屋密弄深的陆家堰村。
离祠堂不远,门前有7级台阶,走进去是一个带天井和回廊的院落,里面少说有七八家住户。
村里人告诉我,30年前的一个夜晚,这个院子曾接待过一支部队,他们深夜来凌晨走,这里人甚至不知道他们是哪方部队。
但是谁都知道,他们中肯定有一人让这儿裁缝家的女儿受了委屈或者欺骗。
10个月后,裁缝家没有婚嫁的女儿无法改变地做了痛苦的母亲。
30年后的今天,这里一家敞开的门里依然传出缝纫机的声音,就在这间屋子里,阿炳母亲接待了我。
她是村上公认的最好的裁缝,同时也是全村公认的最可怜的女人,一辈子跟自己又瞎又傻的儿子相依为命,从没有真正笑过。
在她重叠着悲伤和无奈的脸上,我看到了命运对一个人夜以继日的打击和磨难。
还没有50岁,但我看她更像一个年过七十的老妪。
靠着一门祖传的手艺,母子俩基本做到了衣食无忧,不过也仅此而已。
开始,阿炳母亲以为我是来找她做衣服的,当我说明是来找阿炳时,母亲似乎也就一下明白我不是本村人。
因为,村里人都知道,每天上午阿炳总是不会在家的。
因为耳朵太灵敏的缘故,每当夜深人静,别的人都安然入睡了,而阿炳却常常被村子里"寂静的声音"折磨得夜不能寐。
为了睡好觉,他一般晚上都去村子外的桑园里过夜,直到中午才回村里。
看管桑园的老头,是阿炳母亲的一个堂兄弟,每天他总是给阿炳准备一小捆桑树杆,让他带回家。
这是他们母子俩每天烧饭必需的柴火,也是儿子能为母亲惟一效的劳。
那天,阿炳被我临时喊回来,匆忙中忘记给母亲带桑树杆回来。
一个小时后,阿炳已随我上了游艇,就在游艇刚离开码头时,他像突然想起什么似的,焦急万分地朝码头上高呼大喊:"妈,我今天忘忘记给你带柴火了,怎、怎么办"游艇才离开码头,我还来得及掏出20块钱,塞在烟盒子里,奋力抛上岸。
阿炳听到我做了什么后,感动得滴出泪,对我说:"你是个好人。
"这件事让我相信阿炳并不傻,只是有些与众不同而已。
说真的,那天村子里起码出动了几十个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他们一直把我和阿炳送到码头上。
当他们看见游艇一点点远去,确信我不是骗他们,而是真的把阿炳带走了(去培养他当调音师),我想他们一定以为我也跟阿炳一样是个傻子,要不就是个大坏人。
在乡下,老人们都说拿什么样人的骨头烤干,磨成粉,做出来的药可以治什么样人的病。
换句话说,拿阿炳的骨头做成药,可以叫成群的像阿炳一样的傻子都变成聪明人。
而我有可能就是这样一个人,想用阿炳骨头做药的大坏蛋。
不管怎样,有一点我想陆家堰的村民们是万万意料不到的,就是:他们认定的傻子阿炳即将成为一个撼天动地的大英雄。
08尽管钱院长,还有我们吴局长,对我带回来的人存在着生理缺陷这一点早已有一定心理准备,但当阿炳亲身立在他们面前时,他们还是感到难以接受的失落。
由于旅途的疲劳——一路上阿炳连眼皮都没动一下,他在嘈杂的人声里怎么睡得着——和旅途中造成的脏乱,以及由于心情过度紧张导致的面部肌肉瘫痪,再加上他病眼本身就有的丑陋,阿炳当时的样子确实有些惨不忍睹,可以说要有多邋遢就有多邋遢,要有多落魄就有多落魄,要有多怪异就有多怪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