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社

段义斌 / 著投票加入书签

读小说 www.duxs.net,最快更新段义斌文集最新章节!

    我第七天失业了。奔波了一上午,日暮时分,雨,淅淅沥沥下起来。一会,淋湿了北方这个小城。我裹紧衣服,瑟缩着急走。在一个十子路口的巷子里,找到了一家便宜的旅社。这里的旅社都是沿街各自的住家,五元钱就能自由自在的住上一天,十元便睡个独间,还配有一台旧的电视。    “咚,咚,咚有人吗?”我敲响了旅社的黑色的门。一会,得到了院内一个女人的回应。接着是“咣当当”闭门的声音,跟下去是一个水桶被撞翻的声音,伴着几声慵懒的狗叫声。接跟着铁门闩咣啷啷摘下,门开启一道缝,女人露出半边脑袋

    “住宿?”恳切急促的声音。

    “恩。”

    “哪里的?”

    “何家屯”

    “身份证?”

    “忘带了。”

    女人低头想了一会,抬起头,上下打量我的衣着。

    “进来吧!”女人忽的把门敞开。迎我进门的是一阵急促的狗叫声,它已经完全醒来。就在天井里给了女人五元钱,她便头前带路,领我爬上一个窄窄的两层楼的楼梯。

    “三号房,你进去吧,一会下去领个脸盆。”

    “谢谢。”看着女房东下了楼,我上前去敲门。

    “谁!”一个浓重的外地人口音。门开了一个干瘦的小孩模样的中年人出现在面前。

    “住宿的。”说着我一步迈了进去。接下去是几双目光对我的审视。同时我也注意到了那几双委琐麻木的眼,还有皱巴巴的廉价的衣裳。潮湿的空气里夹杂着人体的体臭在十来个平方的小屋里凝滞不散。我从包里找出干净衣服换了,又去楼下领了一个脸盆。“哗啦,哗啦”的洗了脸和脖子。刚想坐在床上休息一下,肠胃又使我不得安宁了。的雨顽强而倔强,没有一丝减少的势头。我站在门口,正不知如何对待这雨,身后传来一个浑厚的声音:

    “我这里有把伞!”回过头,我才意外发现窗口下的窗上坐着一个大约四十过头的人:着一身灰色西服外套,发了福的脸,红光满面,头发有些油腻,整齐的往后梳着。凸出了一个光滑饱满的额头。他的胳膊肘支在的靠墙放着的一张旧桌上,面前摊着一本书。我奇怪刚才没看到他呢!他就坐在门对面。

    “谢谢你。看的什么书?”

    “菜谱。”他翻过书来给我看。

    “好象我们是同行呢?”我惊喜的说。

    “你也是厨师?”

    我点点头。

    “怎么称呼?”他问。

    “段。你呢?”

    “姓刘。”    出去旅社的大门,两边各有一个小吃摊。这里的小吃摊,大都租了一两间门面房,面向街搭起一个大帐篷,几张矮桌,十几个马扎一摆,就是一个“餐厅”这里做买卖的人多是外地人,一般自家人齐上阵——肥水不流外人田。若是雇佣外人,便有雇佣外人的麻烦和担忧。雨一直不急不燥的下着,路上行人没有几个,且都行色匆匆。我要了几个包子,一碗稀饭,一个人占用了整个“餐厅”店铺的工人一律蓬头垢面,萎靡不振,很难区分老板与伙计的不同。几个闲散的人站在帐篷下无聊的望着黑漆漆的夜。鼓起的帐篷如一面黑色的鼓,均匀不间隙的鼓点敲的万物都在静止。    回到旅社,老刘正伏在桌上,左手托着腮,专心致志看那菜谱。另外几个都已睡下:被子蒙了脸,只露着半边枯燥杂乱的头发。

    “噢,临阵磨枪呀!”;我坐在老刘对面打趣说。

    “看着玩,怎么,还没有找着工作?”老刘问。

    “要不能来这里!你呢,也是?”

    “临时闲着。好几个酒店请我去,闲待遇低,不想去。要不,我介绍你过去看看?”

    “那我先谢了。”我从包里拿出烟来我们抽。从老刘口里得知,那三住宿的是一块来的河南人,来了将近半月,没找到适合的工作。现在正商量着“回”还是“继续”找呢!    半夜醒来,老刘在打呼噜,另一张床上有人在磨牙。我没有了一丝睡意,悄悄起床,拉开窗帘。雨明显小了,路口的灯光里纷细的雨将地面冲洗的油亮干净。我突然产生一种想去街上走走的冲动,但房东、狗和大门为我设置了种种关卡。只好作罢,再悄悄上床,躺进被卧,睡意却迟迟不再来。好容易捱到天明,雨没有停。不紧不慢的下着,一切都变的懒洋洋的。他们都还没有醒来,今天我也彻底打消了去找工作的念头。呆在旅社听天由命吧!    老刘起床,洗过脸,仔细的梳理了他那油光光的大背头。我俩一块下去吃早饭。吃完饭,雨明显的小了些,老刘说要走。我问他什么打算,他说:

    “过几天看看吧,没合适的酒店,在家干点别的。跑来颠去二十几年了,也该歇歇脚了,老婆孩子都等着呢!”老刘泯了口酒说。他有早上喝点酒的习惯。临走时,老刘写了一张便条给我,上写几个酒店的名字、地址及电话号码。    送走老刘,另三个操着河南口音人也陆续起床了。起了床便叽里呱啦说个不停。我紧盯着对方说话的口型、竖起耳朵细听,才听出点什么。话中得知,那个给我开门的瘦小的男人是个鞋匠。另两个二十来岁的青年是来做打工的。都是一个地方的人。他们没有洗脸刷牙,扎煞着头发去外面吃饭。最先回来的是两个青年,激烈的说着话进门。

    “天好后,去周村。那里有我们老乡,起码有个照顾”

    “听说那里老板扣人工钱,活倒不累!”

    “我们外地人干活哪有不扣工钱的!”

    “不公平。我们不去,不如在这儿找点活干。工钱少,却有保障。”一青年反驳说。

    “城里有咱们干的活?这么多天了,你还不死心?”另一青年也不甘示弱。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回家算了!”一青年低下头丧气的说。

    “回家?你出来做嘛?”

    “那”青年一时给咽住了。另一青年也不再说话。空气沉闷下来。

    时间不长,瘦鞋匠回来了,浑身湿漉漉的,头发一缕缕贴在头皮上,脸显的更加瘦小。两青年抬起头迎着他的脸问:

    “看好地方了?”

    “还中。在十子路口上,来往行人多,附近又是住家。就不知道让不让咱摆摊。”瘦鞋匠皱起眉头说。

    “那得下礼,给管事的人一点好处才行。要不,能让你去干。”其中一个青年蛮有经验的说。

    “屁好处!摆摊修个鞋,哪里不行,谁家有工夫去管你!”另一青年抵触说。

    “要想长久干下去,我看最好是找着管事的说一声!”瘦鞋匠又说:“不知谁管着那地方?”这么一问,两青年都缄默不语了。

    “街道办呗!”我突然插了这么一句。随之,三双直刷刷的目光对准了我。

    “街道办?在什么地方?”我洋装着看书,想了一会,没有想起来。就说:

    “其实我有不知道”三人你看我,我看你,都默默低下了头。    雨,依旧有松有迟的下着,没有将要停下来的意思。我突然凭空生出了一种期望:期望雨永远不要停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