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八十大寿终极猜想

刀口漫步 / 著投票加入书签

读小说 www.duxs.net,最快更新刀口漫步文集最新章节!

      奥斯卡电影金像奖在美国编剧罢工的余震中迎来颤巍巍的“八十大寿”一年一度的颁奖典礼——星光灿烂的生日party——会不会像“金球奖”一样被迫取消,对“奥组委”来说就像一支股票的涨跌一样牵动心肠;而对我这个电影发烧友来说,能够怀揣奥斯卡入围名单,按图索骥地“巡视”众多佳片力作,并在“游戏规则”之外自娱自乐地预判一番,便已然是干了一桩染指美国乃至世界电影文化的雅事了。

    一个多月以来,瞅见和80岁的奥斯卡“沾亲带故”的欧美电影,便悉数拿下,生吞活剥,细细琢磨,彻头彻尾地过足了电影瘾。下面就根据入围名单,分别说说个人观感,事先声明并非预测,不管最后结果如何,我都将坚持自己的选择,如果碰巧猜个八九不离十,那也只能证明俺不幸养成了“美国口味”被美国文化的糖衣炮弹击中了,呵呵

    先说最佳影片:夺冠大热门老无所依的片名太忽悠人了,原以为在探讨老年人的生活晚景,却是个超刺激、巨惊险的玩意儿,简直融会贯通了西部片、公路片、黑帮片、警匪片等等类型片的十八般武艺:1980年的美国、墨西哥边境,一个越战老兵见钱眼开,将黑帮火拼后遗留的一箱巨款据为己有,结果一个疯狂的杀手找上门来,马不停蹄的逃亡和追杀,在警方和黑帮两大利益团伙的瞩目下展开了——并不新鲜的剧情却让人紧张得透不过气来;与之相对,朱诺却用轻松、愉悦的叙事,表现了一个16岁的高中女生怀孕生子的争议性事件,一反我们早已达成的悲剧共识——其实大祸临头,再痛不欲生的悔过也于事无补,还就得像朱诺一样学会逆来顺受,喜欢那个十六岁的“小妈妈”的浑不吝劲儿,天真无邪,大抵如是;与前两部电影的侧重娱乐不同,赎罪和未血绸缪更具艺术片的气质,前者是一个女作家心灵的自我救赎,童年时暗恋表姐的恋人,却出于嫉妒害他锒铛入狱,多年以后人事全非,她才有勇气向受害者忏悔,然而这种善意的“安排”却只是她小说中的虚构,表姐和恋人早已死于战争,她晚年接受电视采访时的直陈真相让我耸然动容,其间所呈现的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内心冲突颇值得玩味;后者描摹的是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石油开采热,以及一位石油大亨的发迹史,他对石油——财富的热衷,简直达到丧心病狂的程度,割舍父子之爱,杀死同胞兄弟,最终连宗教信仰的感化也彻底失败,疯狂地干掉了传教士,金钱让他沦为一只空虚的钱袋;相较而言,个人认为,迈克尔•克莱顿是最弱的,一个著名律师身陷服务公司高官的受贿丑闻,最终死里逃生地以暴易暴,尽管命运迷局让人心生幻灭,但感染力远不及提前出局的在恶魔知道你死前,后者奇诡的故事情节颇撼人心魄:蒙面打劫父母的金店,结果被英勇的老母亲开枪击毙,荒唐闹剧悲惨上演,情何以堪?权衡之下,最佳影片我选择赎罪,而放弃老无所依。

    再说最佳导演:保罗•托马斯•安德森凭借未血绸缪、科恩兄弟凭借老无所依、托尼•吉尔罗伊凭借迈克尔•克莱顿、贾森•雷特曼凭借朱诺都有可能荣膺“双料冠军”但潜水钟与蝴蝶却让我在心底早早地把选票义无返顾地投给了朱利安•肖贝尔,当然还有最佳摄影的技术性荣誉,这部电影新奇得近乎惊艳——该以怎样的镜头语言来精妙地表现一个只有左眼能够张开的瘫痪病人视野中的一切呢?他是业已去世的法国elle杂志主编,他在朋友的帮助下,通过左眼转动授意,写下了一本回忆录。试想一下,导演该以何种充满创建的执导能力,对所有演职人员指挥若定,而摄影师又该如何用机器来记录这一切吧?片名是一对矛盾:潜水钟是把死囚压在水底的大钟,象征他的躯体,而蝴蝶却是他自由飞翔的意识

    该说影帝了:老戏骨乔治•克鲁尼在迈克尔•克莱顿中变身律师足够卖力,但感觉并无新意,有些审美疲劳;而维果•莫腾森在巨塔杀机中演绎的卧底警察更加卖力,在澡堂子里和两名寻仇者搏斗时更是毫无保留地为艺术献身,其俊朗的外形善恶莫辨自然也为之加分;约翰尼•德普作为蒂姆•波顿“童话+神话”类型片的御用男演员,表演路数相对固定可谓毁誉参半,当然理发师陶德也便重蹈“旧”辙;而面对汤米•李•琼斯,你却只能无语,这样表演和导演都已臻化境的骨灰级影人,用“演技”来描述他都像是一种侮辱,所以进退维谷也没得说;但是我还是首选丹尼尔•戴•刘易斯,未血绸缪中的石油大亨角色,演活了我心目中早期美国人的惟利是图形象,他们冷漠、阴暗、贪婪、虚伪

    影后人选颇费思量:先排除伊丽莎白中的凯特•布兰切特和萨维奇一家中的劳拉•琳妮,柳暗花明中的茱蒂•克里斯蒂、玫瑰人生中的玛丽昂•歌利亚和朱诺中的艾莲•佩奇仍然是势均力敌的三足鼎立:“我的失忆老太婆”稀里糊涂地爱上疗养院的病友老头,让茱蒂•克里斯蒂重新焕发出日瓦格医生中的夺目神采,而那个可爱的“小妈妈”艾莲•佩奇更能打动我以貌取人的陈腐内心,但在痛苦的抉择之后,我还是拜倒在玛丽昂•歌利亚嘹亮而粗鄙的歌喉之下,法国女歌手“小麻雀”琵雅芙辉煌而落寞的半生,复活在她极具表现张力的娇小身板上

    看过曾在深海长眠的贾维尔•巴尔顿的表演——那个在老无所依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恐怖杀手,感觉最佳男配角便非他莫属了;而最佳女配角,我也偏执地交给赛奥斯•罗南,就因为她在赎罪中,把一个13岁少女的爱憎和迷茫,通过一个个孤独而凛冽的眼神暴露无遗。而鲁比•蒂在美国黑帮、艾米•雷恩在失踪宝贝、蒂尔达•斯温顿在迈克尔•克莱顿中的表现,都可谓惊鸿一瞥,印象并不深刻;最有意思也是最无辜的,是凯特•布兰切特,作为一部鲍勃•迪伦的音乐传记,自由驰骋结构之凌乱、散漫,让我不忍卒睹,愣是没看懂,查资料才知道,人家用了七个演员,来演一个鲍勃•迪伦,可那帮黑人孩子跟小白脸以及老年浪子的差距也太大了吧?而且凯特•布兰切特还女扮男装了一个,我竟然没发现她的存在。

    至于云水谣、放•逐、练习曲三部中国影片早早退出最佳外语片的角逐,只是意料中的事情,最不靠谱的就是我们的“主旋律”作品云水谣,直接克隆了先前的美国电影乱世三人行(又译胡思乱想),那样单薄的爱情故事即使穿上战争的外衣,又能悲壮到哪里去呢?个人首推俄罗斯的翻拍片十二怒汉:“法律是高于一切的,当人的心境高于法律时一切会怎样呢?”——最具思想性与终极关怀的作品,十二位陪审团成员在一个封闭的小仓库里投票决定一个无辜孩子的命运,种族和战争之于人性和亲情,诸般思考一网打尽

    最后值得一提的,还有与大奖擦肩而过但制作上层的佳片的名字:曾经、十二宫、勇敢者、坚强的心、美国黑帮、我是传奇、查理的战争、追风筝的人、四月三周两天,而歌舞片发胶的糟烂,也展示了相关媒体不负责任地胡说八道的嘴脸。

    2008年的第一个月,我宏大的观影计划宣告圆满结束,一如冯小刚在集结号大卖之后的欣慰感言:要好好休息一阵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