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学玩笑还是骗局

刀口漫步 / 著投票加入书签

读小说 www.duxs.net,最快更新刀口漫步文集最新章节!

    本来对刘心武在央视“百家讲坛”上揭秘红楼梦并不感冒,甚至像对“红学”家们一样感到反感:红楼梦不就是一部古典小说吗?值得专门成立什么组织来兴师动众地研究吗?岂料机缘巧合,偏偏朋友有两本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相赠,无聊时翻翻,竟翻出乐子来,简直像侦探小说一样跌宕起伏,刘心武的“秦学”异军突起,像平地一声雷,把我给震蒙了。

    比如他说,秦可卿这个人物的生活原型,就是康熙朝两立两废的太子胤礽所生下的一个女儿,其长子弘皙的妹妹。她在父亲第二次被废时诞生,为了逃脱被“圈禁”的命运,被偷运出宫,托曹家收养——也就是曹雪芹的爷爷辈,贾宝玉的祖父的原型。并搬出史书清圣主实录,第二百六十八卷记载,在胤礽第二次被废的前后,从被圈禁的咸安宫里逃出过一个叫得麟的满族人。因此,不管负责皇室婴儿户口登记的“宗人府”如何禁令森严,也有可能会有秦可卿这样的“小黑孩”流落“计划”之外;一份史料不够充分,便又呈上一份:康熙朝的内大臣觉罗他达嫌孩子太多,不想要小老婆刚生下的一个孩子了,便给了一个叫郑特的“包衣”(官衔)收养。如此云云,言之凿凿,既然都是史料,咱又无据可考,只好偏听偏信。

    从此,我便多了个爱“揭秘”红楼梦的臭毛病,逢人便说,你知道枉凝眉那歌儿是唱谁的吗?根本就不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唱的是史湘云和妙玉!这么多年,一直误读红楼梦吧?——这都是人家老刘说的。

    不料碰上大师级人物,我立马露怯,我的大学教授吕一鸣,在我脑门上连凿三个板栗说,休听刘心武胡侃,我正要赶赴京都和他“单挑”呢。如此这般,这般如此,详细开列出“秦学”的荒谬之处,曰:清圣祖实录第二百九十一卷,60年3月丙子条载康熙帝上谕:“二阿哥两次立为皇太子,教训数十年不能成就,朕为宗社及朕身计,故严行禁锢见今时常谴人存问,赏赐嘉物,其子朕为抚养,凡此皆为父子之私情,不能自已,所谓姑息之爱也”说得很清楚,康熙圈禁胤礽,并不曾为难胤礽的妻子、孩子。史书记载胤礽眷属仍享受亲王眷属待遇。例如胤礽的老婆——福晋57年4月病死,康熙特派隆科多带三十名侍卫去替她穿孝,按规定,亲王福晋可用二十名侍卫穿孝,胤礽的老婆享受了超过亲王的规定的待遇;又例如59年,封胤礽的女儿为郡主,女婿为和硕额附,他们都享受着亲王女儿、女婿的待遇。另外,雍正继位后,如何对待胤礽呢?康熙死,允许胤礽去哭灵。封胤礽儿子弘皙为郡王,还将东宫所有的服饰、金银及奴仆、官属赏赐给他。胤礽死,雍正亲临丧所,命令按亲王礼埋葬。还把胤礽第六女养于宫中,给予她皇帝女儿的待遇,封她为和硕公主(见张尔田清列朝后妃传稿卷上清帝系皇妃皇子皇女四考),这位公主生于康熙47年正月,太子第一次圈禁时(47年9月)她恰好是个婴儿,把她说成可卿的原型还真不错。可惜她没去育婴堂,反成了皇帝的养女,封了公主。人家难道会放着郡主、公主不当,非要跑到育婴堂或者一个远在江南的奴才家当童养媳吗?此皆大谬也。

    我一听就纳闷了:两位“红粉”同样是翻了清圣祖实录,为什么得出的结论差别就这么大呢?刘心武为什么不提吕一鸣读到的那些章节呢?难道只是为了自圆其说,在昧着良心撒谎,混淆视听不成?

    再听吕教授讲解,曰:圈禁又不是满门抄斩,跑什么?弘旺,康熙的八皇子——后来被雍正封廉亲王的儿子,在皇清通志纲要中记载:“(康熙47年)九月,皇太子、皇长子、皇十三子圈禁。”、“十一月,上违和,皇三子同世宗皇帝、五皇子、八皇子(先君)、皇太子开释。”第一次被圈禁的就有7位皇子,圈禁时间不过俩月,康熙帝几乎一下子把他所有的成年的有作为的儿子都圈禁了,无非是暂时剥夺他们的自由——特别是从事政治的权力。圈禁真的能使太子的家眷也都感到大祸临头,偷着抢着把女儿往奴才家送吗?根本不可能!何况刘心武在书中也说过,康熙对废太子,以及他那一大家子,生活待遇上还保持着原来的水平,叫做“丰其衣食”他们有跑的必要吗?

    吕教授觉得不过瘾,又接连搬出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的晚清宫廷生活见闻和梁溪坐观老人著的清代野记中的相关记载,说道光皇帝的大公主出嫁后一年多,都见不得驸马的面。因为清代制度众多,规矩重重,皇室成员并不像刘心武所想的那样,可以在家里关起门来为所欲为,甚至偷生女儿送人。更有甚者,刘心武振振有辞,说什么曹家当时有两大靠山:一个叫做傅鼐,还有一门亲戚,离曹雪芹就更近,就是曹寅的女儿,嫁给了平郡王,成了平郡王的正室王妃。——据我所知,这个平郡王叫讷尔素。而胤礽被废的几条理由中,第一条就是“僇辱廷臣”就是殴打平郡王讷尔素、贝勒海善、公普奇。胤礽与曹家的靠山——曹寅的女婿平郡王讷尔素关系是很糟糕的。而双方关系之所以糟糕,据历史学家的分析是因为讷尔素受康熙之宠,而不愿意投向太子的小集团。那么曹家在皇帝、女婿与太子之间会选择谁呢?有什么理由背叛皇帝,背叛他家最大的靠山,而冒很大风险,收留讷尔素的对头——废太子的女儿呢?

    这话一说完,我当即折服,又折服在吕教授和刘心武一般的有理有据上,在史书的较量上,我看吕教授已经pk了刘心武,所以,秦学简直就是一个玩笑。如果不是玩笑的话,刘心武翻了吕一鸣所翻的同一本史书清圣祖实录,却把那些不利于自己的学说的言辞秘而不宣,那他就太无耻了“秦学”就不是一个玩笑的问题了,而是一个巨大的骗局!有个人在学术圈里撒谎。

    都是翻过史书的人,表述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比拼掉书袋,究竟会鹿死谁手,渐渐让我觉得无聊;而一肚子典故,为了自圆其说,断章取义地蒙蔽普通群众,突然让我觉得无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