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陌生的家

浮萍是我 / 著投票加入书签

读小说 www.duxs.net,最快更新惜缘错今生最新章节!

    那辆驴车在一个农家小院门口停住,古代女孩儿崔环儿被那位妇女抱着,下了驴车,那妇女的哥哥也从车上下来。

    单看那破旧的木栅栏门儿,低矮的黄土院墙就知道这是一户贫寒农家。的确,在七十年代好多的农村都还比较贫困。

    兄妹两人同时转回头看着那个赶车的人,赶车的人整理了一下手中的鞭子,然后竖着揽在胸前。

    “二哥,进去歇会儿吃点儿饭吧。”

    那妇女的哥哥这样称呼那个赶车的人,原来他们是亲戚,那赶车的是他的姨表哥。

    “是啊,是啊,你瞧,这天儿都快晌午了。”那妇女抬头看了一眼头顶的太阳,已经转向了南方,时近中午了。

    他们那位姨表哥脸上露出一种复杂的表情,轻轻摇摇头,嘴里淡淡的说着“不”。其实,那是一种假意推辞,是一种虚伪的心口不一的表情。那个年代生活并不宽裕,农村人肚子里更没油水,已经到了中午肚子早就在唱空城计了。

    他的那位表弟看出了他的心思,于是走过去拽住他的胳膊就往院子里拉。表哥很自然的双脚随着走进了院子,那位妇女也抱着刚刚找回的“女儿”兴奋地走进去,嘴里不停地喊着:“爹,娘你们快来看看呐,我把翠霞找到了。”

    崔环儿这个古代的小女孩儿,着实不太习惯“翠霞”这个名字,但以目前的处境下,她又摆脱不了。

    唉!管他们怎么称呼自己呢,默认下吧,至少可以在这里吃饱饭。

    孩子在心里这样安慰着自己,虽然她很想回自己的家,很想父母和哥哥。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自己又不知道回去的路,唯有乖乖的做别人的女儿。这一次意外的经历,让这个七岁的孩子像是一下长大了许多。

    观察着这个院子和这个家里的人,她依旧默不作声。

    院子不是很大,坐北朝南的走向,有两座房子。堂屋也就是北屋,大约有五六间的样子,房顶上没有瓦,是低矮的平房。这种房子的造型,这个古代的孩子是第一次见到,感觉有些惊奇。不过,幼小的她已经可以辨别那房子的新旧程度了。的确,那房子的年纪已经不小。墙壁上没有多少砖,只在房子的根脚处也就是最底部,以及窗口处和窗台砌有几层砖,其余的墙体都是泥巴做成的。看得出最右侧的那一间,应该是厨房,因为窗户和门框已经熏得漆黑。

    有一座西屋,大约三间的样子,造型和北屋基本雷同。西屋有两个房门,也许有一间是可以单独进出的吧。

    孩子正在观察着这个院子,突然从北屋里走出两位老人,大约六七十岁,头发都已是黑白相间。脸上满布的褶皱以及暗褐色的皮肤,仿佛就可以证明他们是地地道道的农村老人。老人眼睛眯成弯月状,微张着嘴透着憨厚的笑容,各自穿着浅灰色和深蓝色的粗布夹袄,夹裤。他们脚步蹒跚地走过来,眼睛里闪着激动的泪光。

    “孩子,我的乖乖,快下来跟姥姥进屋去。”那位自称“姥姥”的人,就是那位妇女的母亲,也就是那个柳翠霞的外祖母。聪慧的崔环儿虽生在古代,但对这些亲人之间的称呼,还是有所了解的,尽管各地有所差别。她瞬间明白了这几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她想挣脱那位妇女的手,目的是赶快走进房间寻找吃的,因为饥饿感实在太难受。

    “哎呦,还是跟姥姥亲近,一见到姥姥就马上不让我抱着了。”那妇女笑着说,并顺手将孩子放下。

    “那当然,孩子是我带大的嘛!淑枝啊,快去街上买些肉和菜来,现在可能集市还没散去。今个儿正好你表哥也来了,咱们改善改善伙食。”老人吩咐着自己的女儿,并转头看了一眼自己的外甥,也就是赶驴车来的那位。

    “呵呵,看来我今个儿有口福了,都快半年没尝过肉味儿了。”那位赶驴车的憨憨一笑,把手中的鞭子顺便放到了墙角。

    “哎,我马上去买。”那位妇女应了她母亲一句。

    原来她叫淑枝,姓李,是村里民办小学的老师。

    “老头子,去后院里抱些干柴禾来。”老人又吩咐了一句,站在一旁憨笑的老伴儿。

    老伴儿点点头,照吩咐去办了。原来这座院子的房后还有一处闲置的地方,没有建房子只是搭了一个窝棚,平时放些干柴和杂物。

    “树良啊,你也别闲着,去刷刷茶壶。我那柜子里还有过年时剩的一些茶叶,给你表哥沏壶茶。”老人又吩咐自己的儿子。看来这位老人在这个家,是身处“要职”的,绝对的掌家人。

    “哎呦,娘,你藏着茶叶都不让我知道?看来,我今个儿还要借表哥的光了。”儿子树良有些埋怨的语气,笑笑说。

    从母子俩的话语里不难听出,在那个年代一壶茶水好像都是奢侈品,平时几乎都喝不到。

    老人笑着,拉着崔环儿走进北屋。

    房间里的陈设很简单,一张大火炕,炕上铺着一张芦苇编的席子。几床粗布做的蓝花纹儿的棉被,叠放在一角。不过,火炕是烧煤的,这在当时已经算不错的了。恐怕他们是冬天睡暖炕,夏天睡凉炕,因为房间里连张床都没有。

    房间里有一张颜色已经模糊,很古旧的有两个抽屉,下面连着一个橱柜儿的桌子,几把高背的刻有花纹的椅子。

    “老二啊,坐下。”老人招呼自己的外甥坐到一张椅子上,自己则拉着崔环儿,想让她坐到那张大炕上。

    “翠霞,你坐到炕上吧。先歇会儿,要是困了就睡会儿,等你娘买回肉和菜来,姥姥给你做好吃的。哦,对了,这身衣服等会儿要换下来,给人家戏班送回去。”

    老人温和的语气哄着这个外孙女,她也认为孩子身上的衣服,是从戏班里偷来的。崔环儿呆愣愣的眼神,看着老人。对她的话有些不明白,不过,看看这里人的装扮,的确与自己不同。小小年纪的她,突然想到入乡随俗这个俗理儿,于是她点了点头。

    “好,乖孩子。这次回来真像变了个人似的,不爱说话也不爱闹了。”老人夸赞着这个外孙女,崔环儿没有解释,也没有反驳。她抬起脚正准备踏上,那火炕旁边连着的土砌的煤炉子。猛然抬头,墙壁上挂着的一只相框吸引了她。古代的孩子,从没见过这种有人的影像的东西,感觉好奇又有些害怕。但好奇心终究还是战胜了惧怕感,她走了过去。

    “咋了孩子?这是咱们一家人的照片啊,除了你爹,其他人都有啊!难不成,你不认识了?”

    老人看着孩子疑惑的眼神,她也有些不解。难道这孩子失踪了几天,就不认得自家人的照片了吗?

    崔环儿走近了仔细看,突然她“哇”的一声,嚎啕大哭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