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第 35 章 【为母刚柔】

春溪笛晓 / 著投票加入书签

读小说 www.duxs.net,最快更新医汉最新章节!

    霍善记性好, 但很多东西都不上心,金日磾在跟他爹告密的时候他已经进入梦乡。

    今天华佗说要带他见识一些旁人不会的特殊技巧。

    霍善对此非常期待,兴致勃勃跟着华佗去了东汉末年。

    这次华佗遇到的第一个病例还是个郡守, 霍善已经登过两次太守门了, 对此也算驾轻就熟, 连左看右看的兴致都没有, 只乖乖跟着华佗迈步进门。

    华佗看过对方的病情, 狮子开大口跟对方要了一堆钱财粮帛。他收下财货后也不给对方治病,只私下和对方儿子叮嘱了几句“你父亲这病只要在盛怒之下吐出几口黑血即可痊愈, 等会你为我们准备一顿丰盛的饭食,我们吃饱喝足就大摇大摆驾着装满财物的车马离开。到时候他让你追回我, 你也别追, 待他怒气散发出来就好。”

    说实话, 华佗若非旁人千金难请的当世神医, 郡守儿子这会儿怕是要把他当骗子了。

    不过既然找了华佗求诊,郡守儿子觉得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便安排人手去张罗饭食。

    患者躺在屋里, 只听外头脚步声来来去去,却不见华佗来给自己治病。再一细听,搬酒的, 杀鸡的,杀鱼的, 宰鸭的,剁葱姜的,嘈嘈切切,好不热闹。他在心里暗骂,他那些儿子一个两个都是死人吗不知道催华佗快来给他治病吗居然还有闲心给华佗准备酒食

    怎么都得让华佗把药给他煎好再招待吧

    霍善也是头一次知道气人也能治病, 他等其他人走后才和华佗嘀咕道“这样真的能把人治好吗”

    华佗不会带他来行骗吧

    一会他们吃饱喝足还要跑路,刺激

    不愧是名扬东汉末年的神医,治病手段就是千奇百怪。

    华佗解释道“他这是肾血瘀阻,乃是实证,我们要想办法从肝着手治疗,而肝在志为怒。”

    霍善听得懵懵懂懂。

    华佗仔细给他分析起来“我们按照五行原理治病,时常讲究虚则补其母,实则泄其子,比如肾为水,肝为木,水生木,那肾就是肝之母。”

    “如果肾有实证,我们一般不直接泄肾,而是从肝下手。毕竟肾正病着呢,你再去泄它,可能不仅达不到想要的效果,还可能让它伤上加伤。”

    “从肝下手就不一样了,孩子出问题了,当母亲的急不急急就得去救孩子,这样一来肾的实证不仅被泄去了,自己也支棱起来了。”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为母则刚”

    “虚证也一样,它都这么虚了,你还去补它,万一它受不得这样的刺激怎么办所以还得去补它的母。由母去补足子的虚证,就像母亲将孩子哺育长大一样,当娘的永远不会伤害自己的孩子。”

    “这却是为母则柔了。”

    华佗本来就颇擅长治妇人病和小儿病,给霍善讲解起来可谓是娓娓道来。

    霍善听得一愣一愣的,没想到治个病居然还涉及这么复杂生道理。他把华佗的话仔细琢磨了好一会,忽地红了眼眶,吸着鼻头说道“我没有娘了。”

    娘这么好,他却没有娘了。

    他都没见过自己阿娘,师父跟他说他娘生病时因为怀着他许多药都不能用,产后又碰上大出血,阿娘只来得及给他起个名字就去了。

    他是二柱家的阿娘以及村里牛羊产的奶喂大的。

    以前他不懂为什么怀着他就不能用药,刚才听华佗那么一说才知道阿娘是为了保护他才变得那么虚弱,生下他后竟是没能活下来。

    许多事其实刚经历的时候根本不懂,直至将来某天才突然意识到那意味着什么。

    华佗见霍善这般伤心,一时也有些束手无策。

    他见霍善每天开开心心的,都忘了他其实是个没娘的孩子。

    也是霍善他娘眼光好,临终前把他托付给了适合的人。别的孩子没了娘,哪怕亲爹还在恐怕都过不上什么好日子,不都说有了后娘就有后爹吗

    华佗从霍善抽抽噎噎的讲述中了解了事情始末,劝慰道“她生病时月份已经很大了,便是不保你也是极凶险的。”

    怀胎十月不容易,顺利生产更不容易,生孩子本就半只脚踏入鬼门关,能不能活下来全凭天意。

    女子又不上战场,怎地那么多男人需要一而再再而三地续娶无非是生孩子这事儿太凶险了。

    更重要的事,孩子的月份一旦大了,那就不是流产不流产的问题了。

    半路终止妊娠的风险没比生产小到哪儿去。

    所以霍善他娘这情况,还真不止是保不保小的问题。

    华佗道“一会有个更特殊的病患,兴许对这类生产问题有帮助。只要你胆子够大能全程跟下来,等你完成了新手任务后把你绑定的医馆经营到小有名气阶段,我们便可以在里面开展相应的临床治疗了。以后再有这样的病患,我们兴许可以救治一二。”

    不是他们不想教霍善上手,而是霍善实在太小了,就他这小不点出去给人看病,他敢治,别人敢信吗所以只能先走迂回路线,先绑定个医馆把他们放出来搞搞临床,以后再让霍善自己上。

    霍善本就不是爱哭鼻子的性格,被华佗的话吸引注意力后马上追问道“怎么才算是小有名气”

    华佗道“医馆还没绑定,我们也看不到更多要求只能看见个这个,”他沾了水在桌面上写了个“01000”,“大抵是超过一千人知晓你的医馆就可以了。”

    霍善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了。

    两人说话间,郡守儿子已经命人把饭食送上桌来。

    东汉末年的饮食同样没多少进步,哪怕对方乃是一郡之守,在吃法上也没什么创新。

    华佗本也不是为了口腹之欲,所以吃了点东西便悠然地喝起酒来,不时还高喝一声“再给我满上”,图的就是让躺着没法下床的患者听到。

    郡守听得华佗叫人斟酒的声音,果然气得不轻,把在屋中侍疾的儿女骂得狗血淋头。

    众儿女面色发苦,大哥不发话他们能有什么办法

    他们只能祈求华佗快点吃完来给郡守开药。

    可惜他们的祈求注定要落空了,等到郡守儿子把满车谢礼装好,华佗就留书一封大摇大摆地离开。

    那封留给郡守的书信霍善是凑在旁边看着华佗写,看着看着眼睛又睁圆了。

    上头全是骂郡守的话

    一老一少坐到车上的时候,霍善还大为惊叹“没想到骂人还能治病”

    华佗见霍善恢复了一贯的活泼,笑着说道“这里头的门道多得很,一般人要是胡乱学了去,说不准真把人给气死了。”

    师徒俩随着满车礼物回到落脚处。

    华佗看都没看那些财货半眼,领着霍善去净手并为自己换上干净的衣物。

    霍善倒是不用换,他本就是“入梦”来的,便是去泥土里打几个滚儿也不妨事。

    华佗给霍善提起为什么要保持身上洁净,人在病中比平时要虚弱许多,外邪很容易趁虚而入。

    就像那小到肉眼不可见的寄生虫虫卵那样,他们虽做不到不把任何“外邪”往里带,也得尽量减少这种可能性。

    霍善本就是个爱干净的小孩,听后认真把华佗的话记在心里。

    华佗掀帘走进去。

    霍善紧随其后,很快便瞧见华佗所说的那个患者。

    患者是个在当地颇有名望的士大夫,已经四十多岁了,读了半辈子书,见多了士林中的风风雨雨。

    东汉末年的读书人大家都懂的,甭管办事能力怎么样,首先要比谁的名头喊得响亮,接着还得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这样才能顺利成为蜚声朝野的名士、掌握足够大的话语权。

    当然了,掌握这个话语权的风险也很大,比如被抓起来蹲大牢或者砍头。

    这位士大夫的前半生就是这么精彩纷呈走过来的,本来他觉得经历过士林这么多年的洗礼,纵使真有一天大难临头也能从容应对。

    结果这病才来没几个月他就撑不住了,苦苦求着华佗给他治病。

    可见不管觉得自己意志力多么强大,最好就是不生病。

    华佗此前已经给他诊断过了,准备给这位士大夫开腹解决病灶。

    其实华佗也很有医德得告诉过这位患者,表示这病灶不致命,不切也行,反正你也只剩下十年寿命了。我就算给你切了,你也是十年就死,何必受这破腹之苦

    只要忍着这种痛区区十年就好

    患者

    患者坚持要华佗帮自己取病灶。

    这就是汉代医家常下达的“死亡通知书”了。不是华佗特立独行,而是黄帝内经也是这样写的,据传厉害的医家能够通过诊问估量出患者的病大概啥时候要人命。

    只是有的医家说话比较委婉,有的医家说话比较实诚而已。比如爱说大实话的华佗经常这么告诉患者家属准备后事吧,就这三天五天十天的事了。

    有时候心情好,华佗还会把死前的症状详细描述给患者家属听。

    可见华佗生前没被追着打实在不容易。

    华佗简略地把患者情况跟霍善讲了。

    这种治法非常伤身,一般华佗是作为最后的治疗手段来使用的,若非患者自身有强烈的破腹意愿,他基本不会给人动刀子。

    霍善震惊不已。

    居然还能把人肚子剖开吗

    华佗道“取病灶可以这么取,取孩子自然也可以,只是创口可能更大,恢复起来可能更麻烦。若非摸出胎位不正、难产可能极大,这法子绝不能随便用。”

    他问霍善能不能跟。

    不能的话只要自己出去玩就好。

    霍善本来有点害怕,可想到自己早逝的阿娘忽地又不怕了。听华佗说,就算是想以后让他来操刀,也得他全程跟诊一次才能获得这方面的权限。

    能多学点当然得多学点。

    要是以后他身边有重要的人遇到这种情况呢

    霍善勇敢地说道“我不怕”

    得了霍善这个答复,华佗心中欣慰。

    他的两个徒弟都没学到他这方面的临床技巧,听李时珍说到后来这方面的技艺已经近乎失传,只有少数医家还敢动刀子,但他们会的大多也只是割疮缝合之类的寻常外科手段而已。

    与李时珍同期的医家之中倒是有个不错的后生,名为王肯堂。

    王肯堂是个读书人,还中了进士当了官,他曾因为母亲生病而开始研究医理,后来学有所成、内外兼精,他不仅会治病,还会归纳总结,曾经详细记录了头面唇口损伤的缝合之法,称得上是明代的口腔颌面外科专家了。

    只是破腹这种大手术,李时珍同样没亲眼见过。

    这会儿拇指大小的三个小老头儿站在霍善肩膀上,齐齐探头看向患者露出来的肚皮。

    华佗马上就要把它切开了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网址,新网址  新电脑版网址大家收藏后就在新网址打开,老网址最近已经老打不开,以后老网址会打不开的,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