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东方瓦良格 / 著投票加入书签

读小说 www.duxs.net,最快更新冲锋最新章节!

    除了陈金海和陈小鹏兄弟俩有些实力悬殊,其余四人各有特长,都互有攻守,你踢我一脚,我必还你一拳,没有谁占谁便宜的事,他们口中还不时发出叫喝声,斗得不亦乐乎,他们的吆喝吸引了不少人观看,人越多他们打得越起劲,他们矫捷的身手,令河床上围观的几个老兵不禁暗叹:这几个新兵蛋子还真不是吃素的!

    大家正看得起劲时,只见远处有好几组车灯照射过来,发动机声音由远而近,在空旷的山谷中显得特别响亮。灯光越来越亮,照到水中洗澡人群的身上,水中不仅有人喊道:“完了,这下走光了,岸上的兄弟们可不要偷拍啊!”

    “赶快擦两把起来吧!他们等等还要进行实弹射击科目,水里的那六位,你们也快洗洗上岸!”岸上有个老兵吹着哨子,大声对河里的人喊道。

    几人停住了拳脚,在水里呆了很久,全身上下都已经淋透了,他们也就随便擦了两下就上岸来了。肖思远他们看的尽兴,见他们上来,连忙为他们递上了干毛巾,李硕凑到邹卫青耳边道:“旁边的那几个老兵可看的眼睛都直了,兄弟啊!你们真给咱们长脸!”

    有多少读者能加以卒读,是很难说的。人们已经越来越看不懂这种现代派小说了。

    顺便说一下,现代国外最引入注目和受读者欢迎的小说,大多是有贯串线索的或有贯串情节的,得诺贝尔奖金的大多数作品都届此类。板拍成电影,产生巨大影响的也是此类作用,如科尔曼的《克莱默夫妇》的同名影片在1980年美国电影艺术科学院第五十二届奥斯卡金像奖的评选中获得五个最佳奖。

    在国内,由于长期存在的民族形式相传统的影响,一般来说,读者喜欢该的小说(即拥有最多读者的)是有贯串线索和有比较精彩的情节的小说。我国的作家们必须考虑到读者的这种欣赏和阅读习惯。国内有贯串线索的扳块结构作品,如西西的《四等舱》写得就比较好。这篇小说在形式上有一定独创性,它以“我”这个业余文学作者为贯串线索,把小说分成许多块,各不相关:

    a.四等舱的旅客们去饭厅里买饭,都买的是八角一份的。

    b.饭后吃什么茶,是否吃红茶菌最好,大家议论纷纷。

    c.大家闲聊:小孩说“我爸爸是连长”;司机说老太太福气好。于是,大家又谈到孝与不孝。大学生大谈代沟,批判“怀疑一切”的“难道”论。

    d.大学生等谈对文学作品及电视的看法。

    此外,还谈到在外国人面前的态度,老太大想给两个青年男女做媒;小孩忽然肚疼,大家着急;写萍水相逢又马上分别的离别,表现了友好和高尚。

    试看这些板块之间有何矛盾冲突、有何情节、有何联系可言?但是通过“我”这个贯穿线索,把这些板块联结在一起,说明“四等舱确实比我原来想象酌要好很多”。他们互相关心、爱护,开城布公,爽朗直率;有时表现出较高的道德情操,有时又流露出低级庸俗的思想感情。

    这种板块型的结构,其实并不好写,它要求有较高的文学笔法。取材看起来是零乱的,但又是精选过的,表面上是想写什么便写什么,似乎可以无休止地写下去,但又使人觉得作者及时打住,恰到好处。

    晓风飞翔:这个是转贴吧?其实结构这东西,学问无穷。比起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来说,更为复杂。这文章,似乎只是单纯的分类,实际的指导性不大,还不如大胖头鱼来说呢。他的《君与臣》,写了两百万字都不散,是非常难得的。「结构是对人物、事件的组织安排,是谋篇布局、构成艺术形象的重要艺术手段」[注1]。结构通常与情节并称为「情节结构」,但事实上,结构并不等同于情节,结构大于情节,涵括了小说中的情节与非情节因素,「结构的任务除了对情节的因素进行组织安排外,还要对非情节的因素进行组织安排」[注]。一般而言,中国古典小说十分重视情节的作用,「小说结构是以情节的发展构成的,强调故事情节的离奇曲折」[注],「其结构基本上就是情节的结构,结构的基本任务就是组织情节」[注4],遵循着以情节为结构中心的创作模式。

    邹卫青吃相比李硕好不了多少,也在一边大快朵颐,边吃还边把炊事班的战士夸得满脸笑容,跑在前面的九位新人先后到齐,他们都毫不客气,都是一个包子两口解决,很快便消灭了将近两个班的伙食,等后面大部队到齐,他们每一个都已经吃饱喝足了。

    炊事班长笑着称他们道:“这是一群史上跑的最快的吃货。”

    饭后的休息时间,最好的消遣方式当然是拉歌了,先来几个气势恢宏的大合唱润润嗓子,接着便是分组搞对抗,两拨人唱着不同的歌,这边高一调,那边也提起气来,声浪一浪高过一浪,非要较个高下出来,人群燃烧的激情回荡在山谷之中,颇有些地动山摇的架势。

    李硕也被这激情所感染,又不住旁人的劝说,被他们一吹捧,便送出了他来到军营的‘处女唱’,他也不管走不走调了,给大家带来了一首自己最喜欢的歌:《啊!朋友再见》,他的歌声虽比不上专业演员的水准,但是比人群中的大多数都要好。

    “太有型了,虽然没拿吉他,看着有些怪,但还是激情四射啊!这要是从小练起,现在应该是专业级水平了!”肖思远看着李硕唱歌的样子,双目放光,这首歌是李硕最拿手的,他经常唱,算是他压箱底的本钱,但是大家百听不厌,也只有在唱歌这个方面,肖思远才会向李硕低头。

    一曲唱罢,满堂喝彩,李硕轻轻拍了拍胸膛,坐下来长出了一口气,问道:“我唱的还不赖吧!”

    “很风骚,很给力,我都有点情不自禁了,你又给咱们长了一脸!”肖思远对李硕比了个大拇指。

    李硕也毫不自谦,他欣然受用道:“那是必须的,哈哈!”(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