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乐安郡收王朗归降 青州六郡五郡皆归刘辩

一生而无畏 / 著投票加入书签

读小说 www.duxs.net,最快更新三国之神级召唤系统最新章节!

    双方陷入一场混战,陈庆之率领的汉军又遭挫败,遗弃众多辎重粮草,狼狈后退二十里。

    见刘辩大军如此不堪一击,仓皇败走,刘繇心花怒放,当即下令全力追击。

    所幸被身旁的谋士于糜苦苦劝阻,这才鸣金收兵,收兵回城。

    第2日艳阳高照,陈庆之又一次率领“残兵败将”前来挑战。

    刘繇在城上望见,不禁捧腹大笑道:“你看,这陈庆之带来的人马已不足两万,想来除了被杀死的,其余的大概都做了逃兵。”

    “今日当全力出击,将陈庆之的首级斩下带回来才好。”

    得刘遥之命,陈恒、张英、范能三将再度各自引领一万军马,外加五千士卒门客,杀出城来,向陈庆之挑衅。

    “陈庆之何在?汝若不是胆小如鼠之辈,便亲自出马,与我一决高下,免得让你手下偏将校尉来自取其辱。”

    陈恒连战连胜,已然嚣张至极,甚至狂妄地自比项羽之勇,全然不把陈庆之放在眼中。

    “哼,你这敌将简直荒谬绝伦,自古以来,统兵之能重在谋略而非勇武,我乃是擅长统兵作战之良将,又岂会与你这般逞强好斗。”陈庆之淡淡的说道。

    其后,在秦桧身旁的唐胜宗再也忍无可忍:“你这敌将,看我唐胜宗来战,你休要猖獗!”

    汉军旗帜飘扬之处,唐圣宗挺枪跃马,气势汹汹地前来迎战陈横。

    两马相交,激战十五回合。

    唐胜宗依照陈庆之的吩咐,故意露出破绽,致使陈恒将自己的头盔挑于马下,看似险象环生,实则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

    “哎呀,敌这敌将果然厉害,恐怕有霸王之勇啊。”唐胜宗赶紧拨马而走,落荒而逃。

    “哼,你这姓唐的敌将哪里走,留下人头!”

    陈恒见唐胜宗心生怯意,在交锋中逐渐萌生退意,妄图寻机逃离这凶险之地。

    但陈横岂会轻易让他得逞,只见陈横跨马执枪,如狂风般奋勇追击,那股子疯狂劲儿仿佛要将唐圣宗生吞活剥一般。

    城头上的刘繇一直密切注视着战场局势,此前心中的诸多疑虑此刻已如轻烟般消散得无影无踪。

    他神色冷峻,猛力挥动手中旗帜,大声下达命令:“前军全力追击,务必斩下刘辩军的首级!”

    随着他这一声令下,城下那三万大军如潮水般汹涌奔腾而出,连同那五千多的士卒、门阀以及仆从,一同如饿狼般拼命追赶。

    一时间,漫山遍野皆是追逐汉军的身影,一程又一程,十里、二十里、三十里……紧紧地咬住不放。

    而城中此刻仅剩下了约莫五千左右的守军,以及不足五千的士族、门阀和仆从,加起来还不到一万的兵力留守。

    陈横在追击中来到一处山坡前,唐胜宗却突然调转马头,仰天放肆大笑道:“你这愚蠢至极、毫无谋略的家伙,中了吾与元帅精心设下的圈套,还不速速前来受死!”

    两马相交的瞬间,仅仅一个回合,陈横便被唐胜宗手中那锋利无比的长枪狠狠刺穿咽喉,如凋零的残花般颓然坠落马下。

    就在这时,山谷两边猛然响起如惊雷般的鼓声,原来是事先埋伏在此的一员大将率领一万伏兵从两侧悄然杀出,截断了乐安军的后路。

    而唐顺宗所率的一万五千多汉军也掉转回头,与伏击的人马形成了合围之势,对乐安君展开了凶猛的围攻。

    刹那间,喊杀声震彻天地,对方士卒的哀嚎声此起彼伏,鲜血如泉涌般流淌,众多士兵纷纷跪地求饶。

    张英拼死突围,却被唐胜宗张弓搭箭,一箭精准射落马下,范能也在混乱中不幸战死。

    那全力追赶的三万多大军几乎全军覆没,如陷入绝境般被围困绞杀。

    与此同时,陈庆之早已率领一万精锐士卒如幽灵般从一道隐蔽小路迂回到了城楼之下。

    趁着吊桥还未被拉起、城楼还未关闭的那短暂瞬间,他们如洪水般涌入城中。

    城中守军猝不及防,顿时乱作一团。

    这些士卒中,一些骑兵甚至舍弃了自己的马匹,以徒步的方式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他们所到之处,如入无人之境,锐不可当。

    城中守军在他们的冲击下丢盔弃甲,狼狈不堪,溃不成军。

    “天亡我刘繇也!悔不该啊,悔不该如此轻敌!中了那陈庆之的轻敌冒进之计”

    刘瑶目睹这一切,心中如被利刃狠狠刺痛,仰天长叹一声,从城楼上纵身跳下,摔得粉身碎骨。

    乱军之中,赵宇、于米等将领也纷纷相继战死。

    最终,陈庆之成功平定了整个乐安郡,而他仅仅付出了三千余兵卒的代价,还俘获了近一万六千多乐安军的士兵,并缴获了大量的军备物资。

    随后,陈庆之一方面大力张榜安民以稳民心,另一方面则迅速派遣快马向北平的天子刘辩报送这胜利的喜讯。

    毕竟能在如此短暂时间内将乐安郡成功肃清,还把刘繇一举斩杀,取得这般辉煌的大胜。

    自此,陈庆之威名赫赫,如狂风般席卷整个青州,令众人皆为之震惊。

    恰在陈庆之以雷霆万钧之势顺利扫平乐安郡的时候,王孝杰那边传来了令人振奋的捷报。

    一来王朗念及汉室旧日恩情,二来听闻刘繇兵败身亡,三来其部下于蕃、许靖等人皆选择了投降。

    权衡一番后,王朗果断决定开城投降。

    于是,王孝杰的大军轻松地进入了平原郡,随后王孝杰派人将王朗羁押,并派出快马向北平传递消息,请求天子刘辩作出指示。

    “哈哈,王朗竟然不战而降,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啊!”

    刘辩还未从陈庆之扫平刘瑶的巨大喜悦中完全缓过神来,就紧接着收到了王孝杰的情报,坐在御书房中的他不禁开怀大笑。

    而后,刘辩又忆起之前与孔融谈论此事的情形,一番思索后,决定还是让孔融前来,自己再与他好好商议。

    紧接着,他便对门外的郑和说道:“传旨,让孔融前来觐见,朕与他有要事相商。”

    很快,孔融便来到了紫宸殿,向刘辩行跪拜之礼。

    接着,刘辩对孔融说道:“孔爱卿平身。”

    “之前孔爱卿曾言,你与那王景兴素有交情,且知晓他具治国之才。”

    “虽他此番不尊朕之举本属大逆不道,但朕念及他能幡然醒悟,主动开城投降。”

    “让平原郡百姓避开一场战火,故而现今将孔爱卿召来,欲商议如何处置王朗。”

    毕竟即便孔融不来,刘辩也本没打算杀王朗,一来此人有一定的知名度,再加上主动投降,自己若不能容他,难免落个心胸狭隘、残忍嗜杀之名,实乃得不偿失。

    何况青州平定后尚处用人之际,自己手下武将虽多,可治理地方的能臣却极为稀少。

    而王朗及其麾下文臣武将的投降,可极大缓解这方面的燃眉之急。

    除王朗具一定治国才能外,其手下的于樊、许靖等也皆是政治能力不俗之人。

    其中王朗在曹丕称帝时曾官拜司徒,许靖更是在刘备称帝后荣登蜀国司徒之位。

    若无相当政治才能,以刘备、曹丕之见识,又怎会将他们捧至如此高位呢?

    刘辩思索一番后,便对孔融开口道:“孔爱卿,这王朗,朕此前曾命其速速归降,不可影响青州剿贼之事。”

    “然而,他却偏偏尊奉董卓所控制的那个伪帝,将其奉为天子。”

    “按说朕本应重重惩治他的罪行,但此番看在孔卿为他求情的份上,再加上他能迷途知返,主动开城投降,如此识时务,朕便饶他一命。”

    听了天子这番话,孔融大喜,赶忙躬身谢恩:“老臣在此谢陛下宽宏之恩,也代王景兴谢过陛下不杀之恩。”

    接着,刘辩当着孔融的面,吩咐郑和起草一份诏书。

    其旨意是让狄仁杰将王朗及其手下的许靖、于樊、许贡等人严加重用。

    诏书拟好之后,当即以 800 里快马加急送往青州齐郡。

    到了第三日黎明时分,这份圣旨便交到了狄仁杰手上。

    狄仁杰看到后,便明白了刘辩的想法,心中开始打算之后安排王朗等人任职,以处理青州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