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言与简介

胡焱东 / 著投票加入书签

读小说 www.duxs.net,最快更新刑警1985最新章节!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2002年底的某一天,我突然感觉人老了,心想不定那天早晨就没有醒过来,于是,我就想还是要在死之前写出一部书来还我少年时的一个愿。于是,我将从前写的中篇小说《保险柜被窃之谜》《毛全才之死》《红枫奇案》合三为一进行改写为一个长篇,更名为《警察第三梯队》,两个月后,约10万多字的一部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长篇小说算是写出来了。当时我很有成就感,于是就即兴写了一首诗:

    少小成名少,老成仁又是暮秋叶儿黄与落,行将就木。四五十岁人无建树,再怎么努力过,怎么看又似是把岁月蹉跎,心底难过。这么过是过,那么活是活,人的一生追求辉煌,那怕昙花一现,也强过一生一世默默无闻地活着。实际上人生在世,心底只要有目标,一直坚持拼搏,过去了岁月都不算白活与白过。

    2005年网络文学的发展已具成熟期,我也跟风弄了一个博客,就在博客上写小说。在一面写小说时我又把《警察第三梯队》发在天涯上。后来又发在新浪百样文学版上,可一个月过去了,点击率才一万三千多一点,这说明读我小说的人好少好少,我很失望。再后来我发现失望,有时候也是一种幸福,因为有所期待才会失望,至少我还有期待。

    又后来,有网友说总感到我的这部《警察第三梯队》没有写完,于是,我就不断地加写,几易其稿,10万字变成20万字再变成30多万字。直到2013年六月我的这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长篇小说36万字的更名为《刑警》才得已完成。

    这部写刑警的长篇小说前后花了我10多年的时光与心血[当然,真动笔写,前后时间加在一起也就一年]。有网友说,我这部书是写得不错,可我永远也成不了作家。因为,如果是换他写,最多半年就可以了。人和人是有区别的,我写这部小说时既有对文学的热爱又有对文学的一颗敬畏之心。

    在这部长篇小说里,写刑警时,我曾在几个主人翁身上挖掘爱情的真谛,结果发现,要真讲爱情,也不容易,因为爱情回归到社会与经济基础相接轨时,就是一件千回百转的事情了。写着写着,有时竟然泪水湿了我的眼睛。我写的故事主人翁之一的云雾庵,是从乡村走出来的一位年轻警察[我何偿不是他的影子呢],他怀揣着要做个正直人而又要有所作为的理想,溶入到这个大都市,结果总是“进步”不了。另一个主人翁是吴大豪,他出生于工人家庭,生长于城市的一个年轻警察,怀揣着一个要当更大的官儿的目标,投入这个城市公安机关的刑侦部门。他工作上拼搏,奋斗;对上面巴结,讨好,甚至诌媚;对于不公正的待遇,委曲求全;妄图实现自己当更大官儿的目标。可在现实中要实现自己理想的目标,只能是叫他等待。岂知这等待,比等一个孩子到老死还难。于是,他迷茫,苦恼,甚至痛苦,可还得努力工作。另外一个是小说故事中期出现的一个主人翁叫王长增,他是一个犯了婚外情过错受了处分的警察。当他的人生处于低谷时调入重案队。他用他自己的人生哲学处世为人,终使他走出困境。至于女主人翁们,就不一一说了。她们会随着故事展开而介绍出来。总之,他〈她〉们的爱情,情人,妻子,丈夫,在开放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逐渐显现出他们的不同的人生态度与观念。当官为什么,人活着为什么?

    本<刑警>,有些故事,看起来是写案件的,其实不是,我只是通过写案子,去挖掘关于“人性”的东西。在这部小说里,有的警察,我是作为“边缘警察”来写的,他们有些办案的手段,从“法”的角度看不行,但从“理”看,又是行的。我就是通过写案件来挖掘关于人性的东西。文学不是说是“人学”吗?,关于写人物性格,写“人性”的作品,总还是受欢迎的,尽管这几年来,受美国《魔戒》的影响,如今,玄幻,穿越,重生之类充斥文坛与铺张网络。从来文章千古事,惟有一个情字叫人伤,叫人共鸣,叫人悠长。

    我们虽然是一样的生命,有时却在过着不一样的生活,也就有着不相同的追求,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如今我人都老了,人活到了这个份上,写作之目的,当初只是想圆我少年时的作家梦,可如今写作仅是个个人情感的渲泻。当然,我就算写出了一部书来,这书,这还我少年时的一个愿,这从前的事,连同我这人,也终不过是过眼的云烟。

    简介

    本长篇小说《刑警》写完后,如果不是有编辑约稿说要看故事大纲[即简介],我竟然忘了还没有写出一个大纲来。

    此书是写刑警的,刑警是干什么的?就是侦查破案的,真要写一个故事大纲〈当然也可以叫概况什么的〉,这大纲还真是不好写。此书36万字,案子是一个接一个,贯穿这一书的始终,要以案件为故事来写大纲,显而易见是不行的。幸运的是,有一个叫蛋炒饭的网友看了此书前半部分,写下了一个1000多字的书评,我这才知道我的《刑警》大致是分为三个脉络,也叫三条主线来展开故事情节的:

    一,破案。万元盗窃案、自杀案、布匹被盗案、坠楼案、蒙面抢夺、金香炉案、六一九杀人案、攀墙入室盗窃,诈骗案,凶杀案,赎职……还有,有人说,我写的婚外情也很精彩,不过,最精彩的当属利用黑道力量抓逃犯。

    二,仕途的升迁。几个主人翁从探长升到副大队长、到大队长、再到副支队长,客观地反映了一九八五,八六年代那个时期上下级之间,人和人之间的人际关系等等。

    三,情感,年轻刑警的情感纠葛。刑警作为人的载体,既然就在烟火红尘中,也就必然要演绎出如同常人一般爱情的情感故事来。我写这《刑警》时,曾试图在几个主人翁身上挖掘爱情的真谛,结果发现,要真讲爱情,也不容易,因为爱情回归到社会,与经济基础相接轨时,就是一件千回百转的事情了。写着写着,有时竟然泪水湿了我的眼睛。

    总之,我是用这三个相互联系着的、密不可分的脉络或者说是主线,将一九八五至一九八六年代〈注:重文凭,昨天还是一个科员,次日就当上了副局长〉那个比较特殊时期的青年男女的人生观、世界观,爱情观和价值观,有血有肉地在这《刑警》一书中展现开来。

    四,其实我最想要说的是,写此《刑警》,我一改从前写警察故事的蓝本,以不同的视角,从不同的角度,以人为本,着力描写了江南某市刑侦支队吴大豪,云雾庵,任娅娅,韦莲娜,商君,王长增等基层刑警的工作与爱情。现将几个主角人物作一个简介:

    1,云雾庵,是从乡村走出来的一位年轻警察,他怀揣着要做个正直人而又要有所作为的理想,溶入到这个大都市,结果总是“进步”不了。云雾庵,这是个有些另类的刑警,他有着聪明的头脑,却玩世不恭,他用自己的智慧侦破了一个又一个案子,自己却不贪功,还屡犯小错。这是个被我赋予了色彩的人见人爱的警官,在他的身边,围绕着几个追求他的、和他有着各种说不清的关系的女人,小人物的情感历程,成就了这本书的另一亮点

    2,吴大豪,他出生于工人家庭,生长于城市的一个年轻警察,怀揣着一个要当更大的官儿的目标,投入这个城市公安机关的刑侦部门。他工作上拼搏,奋斗;对上交往方面巴结,讨好,甚至诌媚;对于不公正的待遇,委曲求全;妄图实现自己当更大官儿的目标。可在现实中要实现自己的梦想目标,只能是叫他等待,岂知这等待,比等一个孩子到老死还难。于是,迷茫,苦恼,甚至痛苦,可还得努力工作。总之,吴大豪是个一心想要往上爬的干警,从副大队长到副支队长,每一步都让他费尽心思,举步维艰,不得不忍受、不得不等待,生活中充满了无奈,然而却又充满了机遇与希望。我在这个人物身上将机关仕途的更迭、办公室里面的勾心斗角、权力场的角逐演绎了一番、当然,谈不上淋漓尽致。

    3,另外一个是故事中期出现的一个主人翁叫王长增,他是一个犯了婚外情过错受了处分的警察〈受处分之前系派出所副所长〉。当他的人生处于低谷时,调入重案队。他用他自己的人生哲学处世为人,终使他走出困境。

    4,任娅娅,系吴大豪的女友,市人事局长的女儿,读过电大,人长得漂亮,能歌善舞,还“雪莱”“舒婷”……

    任娅娅读过电大,有一个电大文凭,这是那个年代的烙印,现在的八零九零后大概已经没有这个概念了!雪莱、拜伦、普希金、泰戈尔等等都是那时候的青年人的偶像;舒婷、顾城、北岛、席慕容这些诗人也已经成为了历史。但是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他们都装在中学生的书包里,都印刻在懵懂少年的心田里。那是个用十四行诗来装点心灵的时代,现在,还有人知道或者用心去读“十四行诗”吗?

    5,至于其她女主人翁们,我就不一一说了。她们会随着故事展开而介绍出来。总之,书中几十个人物,他〈她〉们的爱情,情人,妻子,丈夫,在开放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逐渐显现出他们的不同的人生态度与观念。当官为什么,人活着为什么?

    最后要说的是,本小说《刑警》,有些故事,看起来是写案件的,其实不是,我只是通过写案子,去挖掘关于“人性”的东西。在这《刑警》里,有的警察,我是作为“边缘警察”来写的,他们有些办案的手段,从“法”的角度看不行,但从“理”看,又是行的。我就是通过写案件来挖掘关于人性的东西。文学不是说是“人学”吗?,写人物“性格”,写“人性”的作品,总还是受欢迎的,尽管是受了美国《魔戒》的影响,如今,玄幻,穿越之类充斥文坛与铺张网络。从来文章千古事,惟有一个情字叫人伤,叫人共鸣,叫人悠长。

    一个叫蛋炒饭的网友在书评中说:“作者并非为了案子而写案子,这本书也绝不是一本侦破文学。其实我直到看完了甚至都不觉得作者是在写警察、写刑警。作者只是通过这样的载体,在表达他想要表达的意境,作者写的是人性。写人性的善恶美丑,写人性的世态炎凉,而这些则成为了贯穿全书的主线,成为的这本书的灵魂。

    “作者巧妙地将他所要介绍出场的两位主人公(写这个评的时候,只看到两位主人公的出场,后来知道还有一位,当时我还没有读到),穿插在一个接一个没完没了的案子中,逐渐将人物的特点个性丰满起来、鲜活起来,让读者感到这就是生活在我们周围的普通人,那么的呼之欲出,那么的伸手可触。

    “也许这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一种意境吧,我试图去读懂他,但是,我却只能理解这么一点点。大半个世纪的生活底蕴的厚积薄发,不是我这样的学识浅薄的后生所能够参透的。最后要说的是,这不是一本一般意义上的网文,这本书更加属于传统的实体文学,尽管作者在极力赋予它一些网文的元素,但是我想要说,胡焱东作者,你就保持它的生活原味吧,读这本书,会让我们去触摸人性的本色,去思考‘为什么活着’这样的永恒的主题。一位哲人说得好:我索求我得不到的,我得到我不索求的。也许这就是生活给我们的答案吧。

    坐在楼下的大排档,一壶老酒,一碟五香豆,和好友聊着过去的岁月,品味着烟火红尘中的风流往事,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耳畔传来叶倩文的经典老歌:红尘滚滚痴痴情深聚散终有时,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至少梦里有你追随,我用青春赌明天,你用真情换此生……”

    蛋炒饭最后说:“好了,这本书作者还在写着,我也还在读着,类似读后感一样不知深浅地写下这些青涩的文字,算不上书评,聊且当作与作者的交流吧。”

    最后作者我要说的是:若感书荒唐,但求莫思量。真有较真者,端误汝时光。文章千古事,难过是情伤。偶有一段情,于是著书上!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