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老鼠与蛇

李李在慕 / 著投票加入书签

读小说 www.duxs.net,最快更新你好,郑正正先生最新章节!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题记:在伟大的母性面前,鼠神应该可以原谅郑柳氏的残忍,在伟大的母性面前,心底对蛇的那点恐惧又算什么。

    在夜里饿得睡不着时,郑柳氏听到了床底下老鼠跑动的声音,从前令人讨厌的老鼠,此时却仿佛成了一块块移动的肉制品,没错,躺在床上饥肠辘辘的她就是这么想的。大饥之年,老鼠过得也不好,连人都没有东西吃,老鼠的日子也不会太好过。郑柳氏开始寻思如何抓住老鼠。

    屋里有个瓮,是以前腌制咸菜用的,自留地都不种了,种子也都上交,这个瓮也闲置了很长时间。瓮,从字形上就可以看出来,口小腹大,唐武则天时代酷吏来俊臣逼供周兴用的就是这种容器,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请君入瓮”的故事。成语里还有瓮中捉鳖之说,用它来捉老鼠,应该也可以吧。

    老鼠是一种智商较高的动物,繁殖能力强,甚至连老鼠药都只能毒部分老鼠,若老鼠群有吃此种老鼠药中毒的老鼠,下次这个群里的其它老鼠都不再吃此种鼠药。想捉住这种高智商的动物,真的要下一番功夫。

    郑柳氏准备用剩下的窝窝头的残渣当诱饵,其它可吃的东西都吃掉了,也就剩下这东西了,估计这东西的诱惑指数也挺高,她想。

    怎么让老鼠自动进入瓮中又暂时逃不出去呢?首先瓮不能是歪倒状态,其次要等老鼠进入瓮中时可以尽快封住瓮口不让它逃脱。郑柳氏准备将瓮放在屋子中央,瓮的边上放一条长凳,长凳上散落着窝窝头的渣子一直延伸到瓮子口附近,在瓮内尽量多放一些窝窝头的残渣,以诱惑老鼠进入,将瓮的盖子用绳子吊在梁头上瓮口上方一尺左右的地方,人在不远处牵着绳,等老鼠入瓮后迅速的放下瓮盖,盖住瓮口,将老鼠堵在瓮中,然后再想办法将老鼠捉住捕杀。这个方案看似完美,但需要老鼠的配合和人的快速反应。

    为了捉老鼠,只有试试了。她按自己想像的方案准备好道具,并且尝试了一下放瓮盖的成功率,发现这个倒不难做到,只要能迅速发现老鼠进入瓮中时在其逃出瓮前能做出及时的反应即可。时不我待,她准备今晚就尝试一下。

    睡觉前,她按照白天设计的方案,小心把窝窝头渣子沿着长凳到瓮口均匀的撒了一部分,把剩下的直接倒在瓮里。然后绳子的一头拴着瓮盖,把绳子的另一头扯到床头位置,为了麻痹老鼠,她把夏天用的蚊帐也放下,将枕头立起,斜躺在床上静等老鼠自投罗网。

    青青还是个孩子,天黑以后很早就进入了梦乡。郑柳氏眼睛一眨也不眨的盯着那条长凳和瓮。时间一点一点的流逝,捉老鼠比的是耐心。因为肚子饿,郑柳氏也没有困意,只是眼睛一直盯着瓮,有点不舒服。窗外的月光照在长凳上,照在那只瓮上,一幅静谧的画面在黑夜里,那么宁静,却藏着杀机。

    随着细微的嗤嗤声传来,老鼠终于出现了。它很警觉,在这个时候可以活下来的老鼠也都是智商比较高的了,笨老鼠估计早被人们捉住吃掉了。它先立起身,警觉的瞅瞅四周,发现没什么动静,开始迅速的移动,窝窝头散发出的香味诱惑着它。确认安全后,它迅速的跳上了长凳,快速的吃着散落在长凳上的窝窝头渣子。等吃到长凳的尽头瓮口位置时,它发现了瓮里的渣子,迟疑了一下,应该是在权衡到瓮里吃的风险性指数。最后应该是抵制不了渣子的诱惑,跳入了瓮中。这一幕被郑柳氏全程看在眼里,在老鼠跳入瓮中的那一瞬间,绳子也松开了,瓮盖迅速的封住了瓮口。郑柳氏也疾如闪电一般的下了床,迅速的用手按住了瓮盖,防止老鼠顶开瓮盖逃跑。她一只手按住瓮盖,另一只手拿一块沉一点的石头压在上面。她开始考虑如何把老鼠捉住然后杀掉,用手直接捉她不敢,老鼠急了也会咬人的,再说瓮盖一打开,老鼠有可能会逃走。

    这是个难题,可是再难的问题也难不住陷在饥饿中的人们。郑柳氏想到了一个办法,她找到一张不是太大的破旧的铁丝网,小心的移开部分瓮盖,用铁丝网迅速的盖住瓮口,然后把钢丝网宽过瓮口的部分向下弯曲,用绳子固定好这张网,相当于给瓮口加上了一个透气的盖子。老鼠在里面拼命的跑来跑去,偶尔会跳上来碰一下铁丝网,可是它已经是瓮中之鼠,已经逃不掉被灭亡的命运。

    如何将老鼠宰杀,仍然是个难题。郑柳氏先把石块搬起,重新压在铁丝网上,她可不想因为自己的粗心让到手的老鼠再逃掉了。想来想去,她找来一根长的粗钢筋,将钢筋的头磨尖,然后把石头搬开,将钢筋插进铁丝网的空隙伸进瓮中。闭着眼睛乱戳一气,她听到了老鼠的惨叫声,知道老鼠被戳中了。拿出手电筒,她往瓮中照去,看到了一只个头很大的老鼠已经不再动弹,死得透透的了。很血腥,很残酷,甚至令人恶心,她有种想吐的感觉,可是,为了生存下去,又有什么办法?

    解开绑在上面的铁丝网,,她小心的把老鼠从瓮中取出,这只因为贪吃而死的瓮中之鼠,此刻被锐利的钢筋钉在钢筋上。瓮里残留着老鼠的血,连同沾上血的那些窝窝头的渣子,在无声的诉说着老鼠从入网到灭亡的过程。

    郑柳氏小心地把没沾上老鼠血的渣子再次收集起来,她还要利用这不多的窝窝头渣子再次捕老鼠,诱饵不多,可不能浪费了,沾上血的渣子,只好扔掉,估计仍然会有别的动物吃掉这些东西。

    已经是下半夜了,但郑柳氏不想睡,她要马上把老鼠处理一下。她小心把老鼠顺着被钢筋戳过的伤口的皮剥开,尽量不浪费肉,在月光下,她能看到老鼠被剥去皮的躯体是粉红色的。她尽量不去想老鼠的生存环境,这只是可以活下去的粮食,青青不能跟着自己再挨饿了。让青青不挨饿成为她活下去并且努力寻找食物的动力,在这一刻,她只是一个想保护自己孩子不挨饿的母亲。

    等处理完老鼠,她又仔细把瓮清洗干净,倒扣在石板上,还要靠它再抓老鼠,瓮里一定不能留有老鼠血的味道,她怕清洗不彻底会让老鼠警觉,所以反复的冲洗了好几遍才放心。

    天色慢慢的变白,一个晚上就这样过去了。她点燃柴火,加上水开始烧。她想让青青起床以后就可以吃上带肉的东西,并且她不准备告诉青青吃的是老鼠肉,她会告诉青青昨晚她捉住了一只野兔。得给孩子补一下了,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如果营养跟不上,身体就会锈住了,以后即使补营养也不会再长高了。想想青青,她感觉干劲十足。

    在潜意识里,郑柳氏是感觉老鼠是不卫生的,但在这种荒年里,她只有将这种担心丢掉。她只有把柴火加足,反复的煮沸。仿佛这样就可以驱除掉她脑中对老鼠的讨厌和对未来的担忧。其实从科学的角度,郑柳氏的做法是正确的,老鼠身上携带的病菌一般经高温半小时以后就可以灭除。这位母亲的小心让她在那个年代很好的保护了自己。

    等青青起床后闻到肉香时,高兴得抱着郑柳氏,她用崇拜的眼光看着母亲,因为母亲刚刚告诉她昨晚自己很幸运的捉到一只野兔,只是有些小。青青的心思还很单纯,她想像不到她等会要吃下的是老鼠肉,她根本想像不到老鼠可以被人捉住并且可以吃。前两天郑柳氏刚教会青青一个成语是守株待兔,她想这只野兔估计就是寓言中说的那只笨兔子的亲戚,她多想有更多的笨野兔可以撞上她家的树,那样她就可以每天都有肉吃了。如果郑柳氏知道她教青青识字,教青青这个成语能让她想这么多,估计一定会心酸不已。粮食的匮乏让这个孩子能想到的东西多跟吃联系在一起,哪怕是她在读书识字时。

    一只老鼠她俩吃了一天,到晚上又加上水和野菜再加一点榆树粉,做了一锅疙瘩汤。肚子里加了点油水,并且加了点面粉,这次,郑柳氏同青青又没有刷锅就上床睡了,郑柳氏太累了,昨晚一夜没睡,白天又忙活了一天,实在撑不住了,在她睡着以后,她不知道青青又偷偷起床把锅和碗都刷干净,才再次回到床上拥着她睡着。这个懂事的孩子,在这个时代,默默的帮妈妈做一些她可以做的事情。

    到下半夜,郑柳氏突然醒来,她做了一个噩梦,梦见一只巨大的老鼠扑向她,她只有拼命的往后躲。惊出一身冷汗,郑柳氏知道是因为昨夜她捉老鼠看到的影像留在脑海里才加工出这个梦境。日子还得过下去,她准备再试一下今夜能不能有好的运气,再抓一只老鼠。

    小心的按昨天的布置把那套捕鼠程序布置好,她回到床上,看看今天的运气如何。时间一点点过去,等到窗户纸慢慢变白,老鼠也没有出现。郑柳氏叹一口气,下床把瓮收好。不知道是因为时间太短还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今晚老鼠没有来。只有等明晚再试试了,她想。

    好在昨天吃得不错,今天吃得稍差一点也没关系。郑柳氏也只好这样安慰自己。

    一个白天就这样平平淡淡的过去了,郑柳氏和青青如同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每天周而复始的重复着寻找食物的工作。那几种可以吃的野菜,已经快找不到了,有几种野菜地里倒很多,可是郑柳氏怕有毒,从不敢让青青吃。有一次她试吃了一种野菜,发现不止难吃,吃完以后上吐下泄,好几天浑身都没有力气。从那以后,她就非常小心,不但不让青青吃那些未知毒性的野菜,并且自己也尽量不再尝试,她怕自己万一中毒不治,就没有人管这个可怜的孩子了。

    晚上郑柳氏等青青睡熟以后,又开始了她的捕鼠大计。今晚运气不错,等老鼠快入瓮时,她目测今天这只老鼠比前天晚上的那只还要大,她按捺住心头的惊喜,耐心的等待老鼠入瓮。待老鼠钻入瓮中时,迅速的反应,落盖然后迅速的冲过去,按住盖,再绑铁丝网,让石块压住铁丝网,最后还是用钢筋终结了这只瓮中之鼠的生命。所有这一切郑柳氏已经做得如同行云流水一般的流畅,等她把扎在钢筋上的老鼠拿出瓮中时,她发现这应该是一只母老鼠,并且应该是处于哺乳期,因为老鼠腹部有哺乳期老鼠特有的特征。郑柳氏是敏感的,她的观察力也是敏锐的,她感觉这应该是一只刚生下一窝小老鼠的鼠母亲。

    此时,郑柳氏有一种负罪感,她知道杀死这样的一只母鼠意味着什么,留下来的刚出生的小老鼠结局一定也是死亡。如同襁褓中只能用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亲死亡,婴儿的结局一定也是死亡。她想,老鼠的窝应该离这儿并不远。她顺着老鼠来的方向往外寻找,她很有耐心,也很细心。耗时许久,她才找到了这只老鼠的窝,因为她听到了老鼠吱吱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虽然声音很小,但因为静所以仍然可以听得清楚。窝建在一个墙角,不是太深,当郑柳氏用工具把窝挖开时,她看到让她一辈子都忘不掉的影像。五六只粉红色的小老鼠挤在一堆蠕动,因为太小,连毛都没有长出,像一个个的小肉团挤在一起,拼命的蠕动,发出吱吱的声音,像一个个寻找母亲**的孩子,郑柳氏被震撼了。在生命面前,动物也有生存的权利,她为了自己和青青的生存杀死了这群小生命的母亲,这群小老鼠注定只有死亡一途。

    国人的有神论是什么神都拜,郑柳氏现在要拜的神就是鼠神,她祈求鼠神原谅她的行为,她只是为了活下去,如果她知道那只老鼠有这么多小老鼠要喂养,她是不会不手的,可是,大错已经铸成,她只有祈求鼠神原谅她。多年以后,这些小老鼠蠕动的样子仍然会屡屡浮现在她面前,没见过这种情景的人不会理解这个样子在视觉上会带来多么剧烈的冲击。

    鼠神应该会原谅她的,郑柳氏想。看着这几只小老鼠,她犯了愁,最后,她决定将错就错,她弯下腰,将这六只小老鼠也收进袋子里,反正小老鼠注定会死亡,就让它们死得其所吧。郑柳氏的理论很奇怪,但她自己说服了自己。六只小老鼠也是一顿肉食,用来给青青补一下也好。

    刚拜过鼠神的她在母性面前,还是自私占了上风,多年以后,她这样解释道。青青的生命最重要,所有的其它都要为青青的不挨饿让路。母爱是伟大的,母爱也是自私的。

    她把那只死亡的母鼠先处理完,怎么处理这些小老鼠时又犯了愁。其实这些小老鼠根本不需要处理,直接煮熟就可以吃肉喝汤,但郑柳氏不想让青青知道她吃的是老鼠,所以还要另做处理。最后她决定把这些小老鼠剁成肉酱,然后用榆树粉和面粉混合揉面,将野菜和老鼠肉作馅,包一顿水饺吃。

    那只母老鼠的肉先用袋子包好,沉在水缸底部,那个时候没有冰箱,冷却东西多用水,如豆腐等,都是采用这种方式存储,这样可以起到同冰箱存储相似的效果。在没有冰箱的时代,国人多用这种方式达到食物保鲜的目的。

    当青青吃上母亲口中的野兔肉馅的饺子时,高兴得跳起来。果然有很多笨兔子撞我们家的树,古人诚不欺我,守株待兔果然靠谱。如果郑柳氏知道青青会这样想,估计会笑出眼泪,只是不知道是高兴的眼泪还是心酸的泪水。

    这一窝老鼠娘俩吃了三天,看着青青高兴的样子,郑柳氏感觉自己的罪恶感没有那么强了。可惜捕鼠的好运气没有再继续,青青眼中的笨野兔也再也没有出现。郑柳氏想,那两只老鼠和那一窝小老鼠应该是一家子,是她将它们一家一网打尽了。日子还要过下去,她开始把目标转向其它东西。

    蛇,这种郑柳氏最害怕的动物,如果有可能,她宁愿一辈子都不同它打交道,哪怕是看它一眼,她也不愿意。可是,在饥饿面前,这一点恐惧又算什么?郑柳氏不知道有天她会将蛇这种动物也列入她的粮食替代名单中,并且是那么的自然。

    这一天吃过早饭后,郑柳氏同青青出了门。她们准备去上次找到水芹的地方看看,瞧瞧是否有新的水芹生出,好久没喝鱼汤了,或许幸运来袭,要是有机会再捉到几条漏网的鱼更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水芹确实是又长出来一些,可惜太小了,实在下不了手,郑柳氏有点失望,但她想,再过一小段时间总可以收获一些,她转过身,从河里往岸边走去。

    此时,她发现了那个让她最害怕的动物,一条水蛇,正游上岸,似乎把岸边的青青当作了它的敌人,竖起蛇头,吐着须子,准备袭击青青。

    郑柳氏下意识的动作应该是转头就跑的,跑得越远越好,远离这个让她恐惧的动物。可是,如果她跑了,青青怎么办?她还是个孩子。此时,母性的本能让她暂时摆脱了恐惧。她努力的让自己鼓起勇气,迅速的冲向了那条蛇,她看到了青青眼中的恐惧,这个孩子,傻掉了一样,就那样傻傻的站着,也不知道往后退。或许是准备集中攻击青青,那条蛇的注意力只冲着青青,此时,郑柳氏眼中只有青青,谁也不能伤害青青。潜意识里,她是知道打蛇要打七寸的,她用手狠狠的掐住了那条水蛇应该是在七寸的位置上,蛇的尾巴拼命的摇动。郑柳氏的恐惧和对青青的爱护让她不由自主的加大了手上的力度,嘴里发出不知道是什么发音的大喊。等青青上前晃动她的胳膊时,她才清醒过来。此时再看手里的蛇,已经是死翘翘了。这个时候,她才想起原来手里拿的是蛇,像害怕染上传染病一般,她一下子把蛇甩到岸上很远的地方。

    费力的爬上岸,郑柳氏躺在岸边一动也不想动,这次消耗太大了,不止是体力的消耗,最主要的是恐惧让她脱力。看着青青担心的样子,她努力让自己显得正常一点。“别害怕,妈妈只是有点累,休息一会就好了。”等她缓过劲来,她才顾得上看那条被她杀死的蛇。蛇静静的躺在那,已经死得不能再死了。怕青青担心,郑柳氏装出一副一点也不害怕的样子,“别怕,看妈妈很轻松就消灭了它,谁敢伤害我的青青,我就跟她拼命。”此时的她,不知道自己已经克服了对蛇的恐惧。在她眼里,那条被她掐死的蛇已经变成了一堆可以食用的肉,其实此时的她已经不再害怕蛇了。从那以后,看到蛇她会很冷静的观察躲避并且知道蛇的七寸大致在何种位置上。为了找到能吃的东西,这位母亲的怕蛇恐惧症竟然不治而愈。

    她抓住蛇的尾巴,将其放进了带来的口袋里。鱼没有捉到,捉条蛇也不错,总算晚上又可以吃肉喝汤了。等郑柳氏养足精神,娘俩开始往回赶。总算是有收获,郑柳氏的乐观主义精神又来了。

    蛇很好处理,沿着蛇的头部下边在皮上开个小口,轻轻的均匀往两边扯,一张完整的蛇皮就可以剥下。蛇在生长过程中,要脱几次皮,它的皮类似人类穿的衣服,人类衣服穿到太小穿不上时就得换衣服,蛇也一样,自身的皮不能再满足身体的增长时,就会脱掉外面这层小一些的外皮。经过几次这种脱皮的过程,蛇在长成以后,多不再脱皮。我们从野外偶尔可以看到蛇脱下的皮,据说蛇脱掉皮以后会自己吃掉。其实螃蟹也会脱壳成长,而蝉的幼虫破土而土后只为了蜕去那层蝉蜕变成可以飞的蝉。

    郑柳氏把蛇皮剥下后扔到垃圾里,她想不出这东西有什么用。此时,她才发现,她应该已经对蛇不再恐惧了。她掏出蛇胆,一下子扔进嘴里,看到青青张大嘴巴吃惊的样子,她不在意的说,“听人说蛇胆可以明目,妈妈发现晚上有时会看不清东西,正好补一下眼睛。”蛇身上的废物不多,剥去皮,清除少许的内脏,剩下的全是肉,并且肉很结实,类似于鳝鱼,肉很筋道。郑柳氏用砍刀将蛇砍成小段,照例是开水慢炖,如同鱼汤一样的炖法。其实蛇是有骨头的,它有一条从头到尾的脊柱骨,另外,蛇的头上有世界上动物最特殊的三块额骨,在蛇吃食物时,这三块额骨竟然可以分开,这是蛇这种动物独有的,所以蛇可以吃比自身大几十倍的猎物。

    蛇肉很耐炖,虽然看起来油水不大,但有肉有汤。慢慢的,院子里弥漫着一股浓烈的肉香,可能是因为太缺油水,人们的嗅觉才会如此灵敏,其实蛇是不油腻的,但在此时,幸福的感觉是如此得强烈,有吃的,再能够相依为命,郑柳氏同青青就感觉是世上最幸福的人。

    蛇的脊椎骨非常硬,不像鱼刺一样可以煮烂,娘俩有点不甘心的看着吐出的小骨头。在这个时候,一点的浪费都不被允许,除非像蛇的骨头一般实在不能嚼碎的东西。

    后来,郑柳氏又亲手捉过几条蛇,残酷的生活让她童年留下的阴影竟然不治而愈,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那片生长水芹的河面,每隔几天郑柳氏就要去看一次,她准备等水芹稍大一些就采摘回家。感觉里仿佛是自家地里种的粮食,等粮食成熟就可以马上收回家,郑柳氏有时候会感觉自己是一个地主或渔塘主人一样的存在。可是令她失望的是,当有一天她再去查看那片水芹时,只发现空荡荡的水面,水芹在还未长大的时候就被别人收走了。郑柳氏心疼得难受,像是自家的粮食被小偷偷走的感觉,她怨自己太贪心,在想为什么不早一点采摘,哪怕是小一点总可以有一点收获。她没有诅咒那个采走水芹的人,水芹并不是她的私有物,这片水面也属于所有人,在这个年代,每个人都有权利活下去,都是可怜的人。

    水面上不再有水芹的踪迹,只漂浮着一些藻类。河里的鱼几乎已经被捉光了,除了用最细的网眼也捉不到的鱼仍然还会有逃生者。有时候郑柳氏会相信小时候听老人说过的传说,鱼是蚂蚱变的,因为他发现一片在野外新出现的水洼,有时候也会有鱼的存在,她想像不出这些鱼是从哪里来的,或许,只有那个传说才可以解释吧。水芹没有了,那些浮藻应该也可以吃。郑柳氏慢慢往河里走去,她把水面上的一些水生藻类植物浮在水面上的扯下来。有一些藻类在水面上还开着花,她没有欣赏这些花的心情,只对可以吃的东西感兴趣。

    回家以后,她不知道这种藻类是煮汤喝还是晒干了以后再食用,她准备都尝试一下。她惊喜的发现,如果直接煮汤喝,煮出的汤同用海带紫菜那些东西煮出汤的味道差不多,如果可以有一个鸡蛋打在汤里,飘着一点蛋花,会是一锅鲜美的汤。可是,只能奢想一下了,在这个时候,有可以吃的东西就不错了。当然有一些藻类会有异味,她准备下次采回来以后先分一下类。留了一部分她准备晒干以后再尝试一下是否可食,她想应该会像紫菜干一样可以煮汤喝,事后也证明她的想法是正确的。

    河面上的浮游藻类植物也成了郑柳氏同青青的找寻对象,其实采摘这东西不容易,因为必须下水。而郑柳氏的水性不佳,有时她会用一根长一些的绳子拴在腰上,另一头在树上缠了一圈,然后交到青青手里,她让青青慢慢的放绳子,如果发现水太深她出现异常,就让青青把绳子绑在树上,然后她慢慢的拉着绳子上岸,事实证明郑柳氏的小心是正确的,有好几次,郑柳氏靠这种小心救了她自己。一般有水藻的地方下面都会有淤泥,有些淤泥会很深。郑柳氏同青青配合着采到了许多的藻类,大多被制成了藻干,这也会是冬天里的一种储备。

    在夏天时,快天黑以后,郑柳氏会带青青去抓一种叫知了猴的动物,即蝉的幼虫,蝉没有蜕皮前就叫知了猴。大概在麦收前后会有半个多月集中出土,这种动物出土后会爬上树或攀附在植物茎或叶上等候蜕皮,蜕皮后晾干翅膀后就可以飞到较高的树上,雄性在炎热时会发出鸣叫。而这娘俩就要趁知了猴刚爬出土在爬树或攀附在植物上面时捉到,或者在变成知了后翅膀未干前捕捉。这种东西营养很高。这半个月之后,蝉就会多起来,如果有耐心和技巧,可以粘知了,知了和知了猴的营养虽然差一点,但也是不错的蛋白质替代品。

    今年夏天捉知了猴的人特别多,人们都知道吃一个这东西对久不吃肉的人而言,相当于在吃肉。据说知了猴的蛋白质含量非常高,一个知了猴的营养相当于一个鸡蛋的营养。这样就导致僧多粥少,郑柳氏和青青的收获并不多。在这个季节,还会有一种叫黄克螂的虫子,会飞,有甲壳,有趋光性,也可以捉了吃,郑柳氏索性同青青一起连这个东西也捕捉回家。

    知了猴虽然捉得不多,但这个东西很有营养,在那半个月,青青吃了不少的知了猴,脸上明显多了不少油光。再往后,郑柳氏会带着青青去粘知了,青青跟在她后面像一个小尾巴,娘俩在劳动的过程里享受着浓浓的亲情。只是今年的知了不是太多,因为去年对树的破坏太大,知了的生存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但只要还有可能获取食物,郑柳氏就不会轻易放弃。

    在刚进入冬天时,郑柳氏还曾带青青在还未变硬的地里挖过豆虫,豆虫是豆天蛾的幼虫,冬天会藏在土中越冬。郑柳氏会把挖出的豆虫用豆油炸一下,让青青闭着眼睛吃进去。青青对豆虫的形状有点害怕,但在美味面前,这点恐惧迅速的消失了。

    为了青青能够补充营养,郑柳氏还捅过马蜂窝,不顾被蜜蜂蛰得满身浮肿,只为了可以把蜂巢里面的蜂蜜和未变成蜜蜂幼虫的蜂蛹一样的东西取出来给青青补充营养。那次青青抱着被蜜蜂蛰得面目全非的郑柳氏大哭,她知道妈妈是为了她。这对在特殊年代里结成的母女感情浓烈得比亲生母女还要亲。

    其实青青不知道,郑柳氏还曾经尝试过很多可以吃的东西,只为可以选择出可以给她补充营养的东西。郑柳氏用一个母亲的伟大,拼命保护着这个生命馈赠给她的女儿。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