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阁下究竟是谁

几字微言 / 著投票加入书签

读小说 www.duxs.net,最快更新大明最后一个太子最新章节!

    笔下文学【 www.BIXIABOOK.COM】,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div class="kongwei"></div><div class="ad250left"><script>ads_yuedu_txt();</script></div>    只见孙铁东来回看着笔记本上记着的话语,又与朱慈烺问了好几回,将一个个概念定义新词汇的意思理解准确了,这才缓缓点头,收住了声。

    屋内一时间无比的寂静,所有人看着这个新冒出来的年轻人,都在思索着对方的来路。尤其是郑安春的脸色一会儿青一会儿红的,拼命地琢磨着这人是谁。

    他实在是想找回场子。尤其是在炼铁这一行当里,他自称还是有几分脸面的。

    只是,眼前此人脸生得紧,实在是第一回见到。其他人看表情显然也是不认得,让他委实摸不准是什么来路。

    唯一可以有些确定的是,这个年轻人靠着田英琦站着,而田英琦对于这个少年郎也是一双眼睛时不时盯着,很是有些紧张的模样。

    想到田英琦背后的来头,郑安春决定还是让技术的问题归技术,想用其他的法子,恐怕结局会十分不妙。

    到了这里,孙铁东终于开腔了:“这一位公子所言,的确是字字珠玑。虽然老头子我很多第一次听见,这些新词都是第一回理解。可理解了,也就都明白了,说的是没错。这两点问题,的确都是问题。但……”

    说到这里,孙铁东微微一阵傲然:“我大明可不是西夷能比拟的。这些问题出现了,我辈今人,也是解决过的!”

    孙铁东的解决办法不仅有,还有两个思路。

    首先就是在灌钢的时候解决,也就是反复灌钢。但灌成钢团以后塑性便会变差,刚刚说将熟铁锻成铁条卷曲,可对钢要进行就困难许多。

    另一个,就是改进灌钢法。

    也就是孙铁东比较傲然的地方。

    “凡钢铁炼法,用熟铁打成薄片,如指头阔,长寸半许,以铁片束包尖紧,生铁安置其土,又用破草履盖其上,尤其此时粘带泥者,不速化,其后泥涂其底下。洪炉鼓风,火力到时,生钢先化,渗淋熟铁之中,两情投合。取出加锤,再炼再锤。”孙铁东摇头晃脑,竟是如同一个教书先生一样。

    事实上,当初他也是为了将这一段话记下来,不知道摇头晃脑过多少回,这才将这一些技术要点仔仔细细地出记在心中,而不会收到师傅的皮鞭抽打。

    至于教书先生的模样虽然怪异,但是,能够认字,能够读书,这样的工匠就说是个高级知识分子也不为过。此刻摇头晃脑的酸书生模样却是比起那种呐呐无言的老工匠看起来厉害多了,也高级多了。

    “这个法子,的确是不错的。”朱慈烺微一沉吟,便道:“熟铁片不再打细,那也是有说透的。熟铁松一些自然有助于让碳成分渗入进去。至于那个生铁放在熟铁之上,看来也是利用了方才我所言的重力问题。我们的先辈虽然没有总结出来这些物理规律,但在技术工程上的应用是十分让人呢佩服的。利用重力,也就可以让铁水渗入进熟铁里。至于多次灌锻,那则是因为产品不再需要打细卷曲,所以可以多次重复灌钢。”

    见朱慈烺理解如此迅速,孙铁东更加惊讶了,他忍住脸上动容的神情,倒是变得谦虚了起来:“敢问公子有何见教?”

    见孙铁东都端正了态度,一旁的詹飞宇微微有些庆幸自己没有继续过多插话进去。要不然,此刻没脸的可就是自己了。

    比如,一旁的郑安春便是冷着脸,一言不发,只是怎么也不敢插话了。

    “见教不敢当,的确是有些自己的想法罢了。”朱慈烺当然不是钢铁业的技术员,但他仗着自己后世现代人的科学素养,可不知道跑了多少回匠作大院。眼下经过两三年的耕耘匠作大院今非昔比,全国的大匠都大有搜罗。孙铁东这样行当里的翘楚固然是十分厉害的,但匠作大院里比起孙铁东不差的就数不胜数。

    不是说这孙铁东不行,而是孙铁东再厉害也是一个私家大工坊里的领头羊,仗着几手秘方厉害。可匠作大院却是有数百顶尖匠人互相交流,更有帝国层面的资源支持进行实验研究,那进步可谓是一日千里。作为亲自推动这一切的皇帝,朱慈烺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自然可以胜过孙铁东。

    更何况,朱慈烺还有现代人的科学素养加持。

    只是稍一沉吟,朱慈烺便整理好了思路道:“也的确有两个问题。比如一公分多厚的熟铁片,看来是没有经过多次锻打的,这样的铁片虽然疏松,有利于碳成分的渗入,但如此一来铁之中的杂质就不会去除干净,需要反复认真锻打。非身高体壮经验丰富者不能为之。这一点,是不适应京师钢铁厂大工坊生产模式的。”

    大工坊的生产模式就是要易于掌握,便于推广,能够批量的,标准化的进行操作。后世曾经有过吹捧日本人的工匠之心,讲究匠心独运。如锤子手机就很是吹过一波匠人之心。

    但再是厉害的工匠,那也是自己的手艺,没法推广,只能沦为少数人享有的万物,其居高不下的成本注定就会让高质量的产物远离普通人。

    朱慈烺不缺大匠手工打造,质量上等的试验型号,他需要的,是可以批量生产,大规模产出的工业品。只有这样,才可以让量变发生质变。

    试想,若普天下铁质农具成本下降到十分之一,那将对全国粮食产量提高多少?

    思路稍稍收回,朱慈烺又道:“另外,如果规格加大到长度5公分,厚一公分,这样的铁片基本上是不可能渗碳完全的,尤其渗碳剂是铁水。至于,铁片夹紧熟铁,究竟紧到什么程度?如果太紧,铁水难以进入熟铁之间的缝隙,进一步加重渗碳不完全的毛病。这一点,又十分考校分寸的把握。这就更难推广了。更不适应京师钢铁厂的生产模式了。最后,重力造成的成品上下部含碳量不一致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也就是说,还是没有解决全部的问题。”

    “这位公子,真是神人了。”孙铁东轻叹了一声,不由道:“没错,这是老东家在南直隶的秘法,解决办法是有的。但是……却无法如实告知。还请莫怪。”

    一旁,郑安春重重地松了一口气。

    要知道,若是孙铁东一置气将这个秘密给说了出来,那他这一回回去可真是有大苦头吃了。

    这年头做实业的许多都是靠着手头几手绝活不外露保持的竞争力,传男不传女便是担心传给了女子技术外露,这祖宗给的饭碗就吃不上了。

    这个郑安春便是徽州歙县人,后来迁徙去了苏州。郑家从嘉靖年间便开始做起了这炼铁的行当,至今数十年,自然是有自己的绝活。

    这个绝活,便是苏钢法。

    太湖流域铁矿蕴藏量不多,历史上并非是主要的钢铁生产基地。但要说起炼铁,却无法绕开江南。后世的宝山钢铁代表的是资金、技术与市场的结合。同样,大明这时候,一样也存在这样的情况。

    这个例子,便是苏钢法。

    总体而言,大明的目前的炼铁是产量高而质量低,但在质量之上,却有苏钢例外。

    “自欧冶铸剑,吴中铁工不绝。”朱慈烺赞了一声:“苏钢之妙,的确让人惊叹。但是……此法,却也不是最上等的法子。”

    朱慈烺这话一出,原本已经忍住不想出来再开腔的郑安春终于忍不住了,他忿忿不平又是忌惮万分地道:“方才我等所言灌钢法,这位兄台认为不过如此。现在提及苏钢法,这位兄台还是不以为然。那你……”

    孙铁东忽然间轻咳一声,道:“还请这位公子手下留情啊。”

    一旁,郑安春瞪大了眼珠子,实在无法理解那个脾气古怪,性格倔强的技术大拿竟然也会有一天朝着一个年轻人低头。

    更加重要的是,显然,按照孙铁东的话锋,意思是朱慈烺竟然知道苏钢法!

    孙铁东并不清楚朱慈烺是否知道苏钢法,但他可以确信的是……很大的几率,朱慈烺今日一语道出,天下钢铁业都要生出惊涛巨浪。

    只不过,光是这京师钢铁厂的出现,其实就已经是钢铁业的变革开端了。至于这一点,孙铁东显然并不了然。

    朱慈烺显然不打算留情,他缓缓摇头道:“苏钢法的确是个超越灌钢法的法子。将熟铁料放到炉里鼓风加热,再把生铁一端斜放高炉口里加热。待炉内温度达到一千三百摄氏度时,炉内生铁不断融化低落,熟铁料由此软化,再用钳子钳住生铁块,让铁水均匀浇落到熟铁上。浇落完毕后,鼓风关闭,夹住钢团上砧锤锻,去除杂质。如是两次为妙,我所言对否?”

    孙铁东颓然地坐了下来,拱手一对,默然无言。他很清楚,朱慈烺说对了。不仅说对了,很多细节的问题上更是做的精妙。也就是说,人家并非是窃取的机密,而是自己研发出来的技术。比如那个一千三百摄氏度,就是他们自己也没有。

    显然,这是一个单纯在技术上超越自己的强大存在。如果说,对方是偷窃的技术,那他还会挣扎一番,认为自己是正气盎然,不会退缩。

    但……如果对方是堂堂正正自己研发出来的技术,那还真是无话可说,唯有认栽了。

    一想到认真,孙铁东就是满脑子的官司。

    至于另外一边的郑安春更是瞪大了眼珠子,他看了看自己身后带过来的家丁,又死死盯住眼前几人,不断地想着要怎么处置。

    这可是整个家族的绝顶机密啊。

    眼下,竟然在这里泄漏了!

    回去,家里人会怎么看?恐怕只会以为他们将机密泄漏!

    可他们根本就没有干过这种事。

    无论如何,整个家族的不传之秘已经泄漏,几代人的饭碗等于是在这一刻被砸掉了。

    “必须解决这个问题!不然,这次回了家,恐怕别想留个全须全尾了!”郑安春脑海里不断地想着应对之法,眼中渐渐凶光大冒。

    显然,他已然打算直接杀人灭口了!

    朱慈烺又如何不知晓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之事?

    只是,朱慈烺却又很清楚这根本就已经不再是秘密。虽然,按照原定历史发展,这个苏钢法一直到清朝才会渐渐流传出去,取代灌钢法,但一旦京师钢铁厂发展起来,这些技术落后的小作坊就不会有存活之地。

    苏钢法再秒,其实也已经是半公开的状态了。

    在从前,大明技术发展缓慢,千年过去了,才有一个苏钢法替代掉灌钢法,以至于被西人超越落后。

    而现在,有了朱慈烺匠作大院将这苏钢法推倒研究出来,那实在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朱慈烺能知晓这些,不是因为朱慈烺是个逆天的技术人才,而是匠作大院已经有过成型的论文发表在保密状态之中,由匠作大院自行出版刊发的《自然》杂志上。

    眼下的匠作大院规模已经越来越大,管理,也越发需要规范而科学。由此基础上,科研杂志便应运而生,成了一个交流技术的平台。

    苏钢法的论文被发表到《自然》杂质上,最终被人买去进入到实用化阶段也只是个时间问题。朱慈烺的泄漏,不过是稍稍提前了一点罢了。

    此刻的场上一片寂静,所有人听着朱慈烺将这等发家隐秘道出,都预感到了不对劲。别有心思的打算悄悄将朱慈烺刚刚透露的要点记下来。

    纵然不打算做些什么的,也知道一场暴风雨在酝酿。

    “炼钢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行业。这样一个庞然大物的世界,没有足够的力量与雄心,是无法与更强大存在比肩的。”朱慈烺缓缓地说着,

    “嘿,说的再好听。这京师钢铁厂不一样还是要倒毙?”郑安春大笑起来,笑容戏谑。他终究是忍不住朱慈烺这一番狂言了。

    “哦?”朱慈烺微微抿起唇,笑道:“若是我没有解决之法,又如何会出现在这里?”

    一直没有说话的方以智终于忍不住出声了:“阁下究竟是谁?”(未完待续。)

    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m.bixiabook.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