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客车上

刀口漫步 / 著投票加入书签

读小说 www.duxs.net,最快更新刀口漫步文集最新章节!

    跑在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客车,总带给我嫌恶的感觉。

    脏,难闻,拥挤,乘客多是农民,司机和售票员懒。

    我每两周搭乘那条路线上跑着的两辆客车中的一辆回老家一次,过周末。然后在星期天的下午,再乘其中的一辆返回。有时往返都乘同一辆车,有时两辆都能坐到。一辆车较另一辆干净些,售票员是个长相俊俏的小姑娘。父亲常坐车到城里办事,说她叫小张,半真半假地说要把她介绍给我――这里的“介绍”当然具有特殊的含义,即“说媒”我鄙夷地笑。一次,搭她的车。买票时,我问她,你姓张?她嘎声嘎气地回了一句:干嘛?接着半嗔半喜地接打手机。我怀疑对方是她男友,此后再也没有见过她。

    有时你只能逆来顺受。生活用太多的细节,带给你类似的隐喻。就像我每次都不得不去坐那两辆邋里邋遢的客车。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当然这是两码事。但知识就是这样,喜欢自作多情地去附会生活,尽管非常牵强。其实,或许,这只是知识在我身上的遭遇。显而易见,别人都没有我这么心猿意马,喜欢指鹿为马的勾当。

    末班车,发车时间会拖得久一些,有时甚至半小时。

    标准的叫做车座的东西,已经被屁股压满了。我坐在靠近司机的一条长凳上,在污七八糟的人堆里,像个白领,如果穿白衬衫就叫“白领”的话。随后一个中学生挨我坐下,手里拿着两张齐鲁晚报,我瞥见了“奥运赛程”于是喊住车窗外卖饮料、报刊的妇女,买下了她提篮里的最后一份齐鲁晚报。一张张翻了个遍,刚好缺了那两张。吃了个哑巴亏,再重要也不会去买第二份了。最后面一排座位上,四五个小子在高谈阔论,是“蛊惑仔”的模仿秀们,上初中的年龄,都很会穿衣服,其中一个敞着怀,胸口有纹身,龙不龙,蛇不蛇的,脖子上挂条链子,黄灿灿的,和头发一样黄,咋咋呼呼偶尔听到两句,好像是说在哪个小区“行动”时,有人打了110,他们被冲散了。

    我有些担心,我最怕孩子和老人。老人身子骨太脆,碰上就麻烦;小孩没肝没肺,初生牛犊,不怕死。我后悔刚才掏手机给女友发短信,财不可外露。瞥见坐在他们前面的穿巴西队队服的高中生举手机嘻嘻哈哈说笑,心里又安稳了,鄙视自己的懦弱。想,如果这次有事情发生,也就是这几个小混蛋了。想他们每人一把砍刀握在手里,另一只手在我们身上摸索的情形。坐以待毙,是我们最熟悉的情节了,平淡无奇,波澜不惊,没有人挺身而出,改写剧情。

    我做了一个戏剧性的动作,右手五指张开,然后一根手指一根手指地慢慢合拢,握成一个拳头,凝聚全身力量的拳头。握拳的过程,缓慢如同一个慢镜头。直觉里,后面的声音小了一些,见效。其实我只是在为自己壮胆。魁梧的身材,没有什么时候,比现在更渴望它了。我多少显得单薄,单薄得只剩下“无能的力量”

    一个小子拿刀向我袭来的时候,我使出全身力气,大吼一声:“老实点!”小子扔下刀,落荒而逃。这是我设想过无数次的情节。仅此而已。我幻想巨大的声音所具有的威慑力。我这张荣膺“长舌妇”美誉的大嘴也许能一击成功。蓄势代发中,一个模样普通的女孩坐在了我的对面。接着一个黑壮的汉子,抱着一捆农用喷雾器上车。想必刚刚享受了批发价,并排捆缚的五个喷雾器把售票的妇女插脚的地方也占了。

    车启动了,风吹进车窗。手提袋被塞在长凳下面,用双腿护住,开始翻报纸。“青未了”刊登了于坚一篇散文,羊肉泡馍。岩鹰在利用他编辑的身份,拉他的诗人朋友入伙。先是韩东,然后是于坚,都是我崇拜的大腕儿。天知道刘玉堂的什么破专栏到底能吸引几个读者!

    于坚的散文,写得津津有味。掰馍在他笔下,成了一种艺术。掰馍之慢,各种各样的“慢”就是中国的传统。我读得唇齿生香。一向不吃羊肉,恶心膻味,却对那馍满怀期待。可有幸去西安的话,总不能只掰馍玩吧,往哪里泡呢?羊汤?!算了吧,会吐出肠子来!

    车一路停顿,仍有人上来。同村的一个妇女和我打了一个招呼,挤着坐在了对面女孩的旁边,她是我小学同学的母亲。一位牵着孩子的老太太随后上车,没有人让座,我也没有起身,低头看报纸。做好事都要脸红的时代,要和群众保持一致。老太太手握着扶手,结实地站在我旁边的过道里,堵在我的心里。对面女孩不嫌孩子脏,说坐我身上吧。孩子乖巧地就坐。车继续开,我和同学的母亲攀谈,得知她的宝贝儿子现在在一个贫困的山区小学里代课。听说代了六个班,任四个班的班主任,每个月900多块钱的工资。我知道最后的话,是出于一个母亲的虚荣心的考虑。那个山区小学现在连工资都发不上。我随声附和,说挺好的,我工资都不如他高。听说他和另一所小学的女教师快结婚了,现在女教师就住在他家里。女孩家也不宽裕,兄弟姐妹四五个。我那同学稀里糊涂就愿意了,说女孩心眼儿好。

    突然,坐在喷雾器上的壮汉大声吆喝着,全力以赴推搡身旁的老太太,老太太愤愤地说,这么大人,怕什么?站着没动。原来一只壁虎贴在她裤腿上,动了两下。壮汉依然怕得要命。我连忙拿一张报纸,捏住壁虎,团成团,扔出了窗外。趁机让老太太坐上了我的位置,赌气一般。可惜了那篇于坚的散文。

    车驶入乡间,后排那几个小混蛋嚷着下车。我用小腿抵住了长凳下的手提包,老太太心领神会,帮我往里塞了塞。四个小子下了车,便追一辆迎面而来的自行车,把一个小子从自行车上拉倒。车窗飞快地前移,车窗外的风景飞快地后退,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我抢着为小学同学的母亲买了票,她一路过意不去。我知道她是在恪守那句俗话的规矩:“拿人的手短”这是一个农妇的朴实。我说,以后叫俺同学请我的客。下车前,我挺了挺腰杆,大吃一惊,那只壁虎从裤管中溜了出来,没事人一样。

    生活,在我眼中危机四伏。于是对所有人心存戒备。宁可不要一个朋友,也不愿被朋友害死。这是我的孤独。

    在路上,冥冥中我总在期待一些事情的发生。比如艳遇,比如抢劫,比如车祸。一切都没有发生,在客车上,在路上,一切都在发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