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盛典狂欢!商家共襄盛举!五千人疯狂采购!

许阿姨 / 著投票加入书签

读小说 www.duxs.net,最快更新穿越大明我殖民全世界最新章节!

    百姓们当然不懂这话不能随便说,但他们此刻心情激动无比。

    陈寒站在戏台上,与百姓一同欢庆。

    未曾察觉,人群中某些官员的目光已变得不善。

    "竟用这般狡猾的手段蒙蔽了这些无知的民众,还万岁?你是想颠覆朝纲吗?”

    文臣们正苦于找不到陈寒的新罪状,此刻xieduhuangdi的言论无疑是致命的。

    依照朱元璋的残酷报复,陈寒必死无疑。

    朱元璋屹立着,

    他深明事理,理解这是百姓情绪激动下的呼喊。

    这并无大碍。

    换作他是百姓,在这种情况下恐怕也会如此叫嚣。

    然而其他人并未如此冷静。

    商务司二楼的蓝宇等人此刻也被吓得不轻。

    "这可不行,百姓太过激动,若让那些文臣听见这话,定会再次构陷先生。

    "

    曹震焦虑万分。

    "不必去看,如此喧闹的场面不知有多少人在暗中窥探,他们早已悄悄记录下这一切。

    "

    "但愿不会有事,毕竟这是百姓由衷的呼声。

    "

    王弼也忧心忡忡。

    曹震急躁道:"那些文臣才不管百姓是否真心,只要能借机置先生于死地,他们就会毫不犹豫。

    "

    曹震身为军人,面对此景只想到别人会如何利用此事打击他们的先生。

    蓝玉的眉头紧锁。

    另一扇窗边,林幼薇与其他两位少女同样密切关注着。

    "公子,民心所向是好事,但传入陛下耳中,只怕会带来未知的困扰。

    "

    夏荷忧虑地说,眼中满是担忧。

    林幼薇紧握小拳:"虽说百姓理解现状,但陛下未必清楚,一旦被冠以大不敬之名,后果堪忧。

    "

    想到这里,三名少女更为焦急。

    而在陈寒这边。

    陈寒在戏台上见状,

    立刻煽动起群众的热情。

    "在场的各位,今天是个喜庆的日子,我们要与民同庆。

    你们在这里的所有消费,都由商务司承担!尽情享受吧!!"

    轰!!

    气氛瞬间推向高潮。

    百姓们未曾料到参与这场仪式,竟有如此意外之喜。

    林德贵站出,我们的名字都会刻在那里,这是无上的荣耀。

    "

    "从今往后,我林德贵的名字会被更多人记住。

    "

    "我今日欢喜,也宣布,今天在兴隆号的所有消费,全免!!!"

    哇哇……

    百姓们更加惊讶,前后两次免单。

    那些愿意追随陈寒的商人也纷纷响应,"我浙江商会愿一同承担!"

    "徽商商会也愿意!"

    "江左商会也愿意!!"

    "……"

    一连串的商家争相提供免费的服务给所有人。

    他们仿佛生怕被他人抢先,连忙报出自家店铺的名号。

    此刻,他们的目标仅有一个,那就是与民众共享欢乐。

    这恐怕就是气氛所驱,若不积极参与,他们似乎都觉得无法展现自己的慷慨。

    很快,人们感受到了他们的热忱。

    于是,市民和难民纷纷欢呼雀跃。

    声音震天动地。

    现场聚集的人群多达五千。

    若是真要大手笔消费,那将是一笔可观的开销。

    然而,这些商贩今日显得异常兴奋,即便不赚钱,也要让百姓体验到这份热情。

    于是,民众们沸腾起来,个个兴高采烈。

    他们首次觉得,这些商人竟也能如此慷慨。

    许多人对商人的印象,总是贪婪无度。

    可今日,这些商人非但不贪婪,反而乐意让他们免费消费。

    于是,一种情感在百姓心中悄然滋生,那就是商人并不全然恶劣。

    朱元璋目睹这与民同乐的情景,心中喜悦无比。

    难怪陈寒曾言,妥善引导这些商人,他们将成为明朝未来发展的推动力。

    对此,他有了更深的体会。

    仅仅是高声宣告,让所有百姓免费享用,就足以彰显这些商人的深思熟虑和富饶。

    “妙哉!”

    “陈寒,这些人才是真正的富豪,若能从他们身上获取足够的财富,我们确实该考虑减轻百姓的赋税。”

    看着商人们的激动,他心中畅快无比。

    既然你们如此富裕,不从中获取一些,岂不是对不起自己?

    一念至此,她的嘴角不禁浮现出一丝笑意。

    然而,呵,她气得不行。

    “哼!庸俗!太庸俗了!”

    文官们冷哼道。

    一旁,另一位文官也大声说道:“哼!我等读书人,一箪食一瓢饮亦能乐在其中,岂会为这点微利折腰。”

    “我们读书人,骨头硬朗,绝不会因蝇头小利而堕落。”

    他们一个个如同立誓,坚信自己定能坚守底线。

    紧接着,狂欢正式拉开帷幕。

    五千多人开始尽情消费。

    那些来做小生意的人,今日将见识到百姓们的热情如火。

    起初慷慨激昂的文官们,散场时才看见双方都满载而归。

    他们起初声称自己骨气硬朗,最终却自打嘴巴。

    有位文官带着四块砚台、二十枝狼毫毛笔、两大叠宣纸,还有十几根墨条。

    四十四个官员,携带数十卷古籍拓本,背后犹如流动的书画展览。

    更有者,衣摆内藏仕女画卷,甚至胆大妄为地夹带春宫图。

    一人更奇特,帽内置满印泥,全身上下皆挂满了文人雅士钟爱的香囊。

    扇面新崭,无字无画,几位官员挂满全身,仿佛行走的扇子店。

    还有些,背负书卷如山,相互望见,心中不禁羞愧。

    起初誓言绝不为五斗米折腰,如今不仅折了腰,更是被重负压弯。

    一时之间,场面颇为尴尬。

    然而,随即有人巧妙地找了个借口。

    "各位兄弟,我此举仅是不愿这些文人之物落入粗鄙之人之手。

    "

    "适才目睹一平民百姓竟妄图取走砚台。

    "

    "此举令我这读书人心痛不已。

    "

    "笔墨纸砚乃文人之魂,岂容凡夫俗子亵渎。

    "

    此等伪善之言一出,众人纷纷附和,激动不已。

    "说得极是!兄台高见。

    "

    "我们并非贪财,而是要防止文人必需品落入庸人之手。

    "

    "哈哈,我们是替天行道啊!"

    自知理亏,众人匆忙告别,各自背着沉重的战利品返回家中。

    这场盛宴迅速震动全城。

    ...

    京城北区的茶楼里。

    "哎呀,真是遗憾,全天免费购物,想想能得到多少宝贝啊,简直是天上掉馅饼!"

    "没错,今早我朋友邀我看功德碑揭幕,我还笑他凑热闹。

    "

    "是我们眼拙啊!"

    "是啊,邻居去了,带回了好几匹上等松江布。

    "

    "太可惜了!太可惜了!"

    "错过这次,就等于错过了翻身的机会。

    "

    有人惋惜道。

    随后有人透露:

    "不过陈大人确实慷慨,听说有五千多人疯狂购物,全由商务司买单。

    "

    "啧啧,陈大人的行事风格就是大气,能追随他做事,肯定风光无限。

    "

    立刻有人补充:"不仅如此,商人们也参与了,听说榜上有名的商家都向百姓免费发放物品。

    "

    "米面茶油、布料衣物,生活所需应有尽有。

    "

    茶馆内的百姓闻言,无一不心生向往。

    这样的好事毕竟难得一遇。

    一生能碰上一次,已是极大的幸运。

    众人更加深感惋惜。

    起初,所有人都以为这只是一桩普通的事务,却未料到其中蕴含的巨大惊喜。

    人群中有人忍不住开口道:

    “各位,大人提出要翻新全城的道路,还说我们若想找活儿干,也能参与。

    起初,我对此半信半疑。”

    “可经历过这件事后,我深感我们的大人有这份魄力,我想去试试运气。”

    “算我一个,我也加入!”

    “我也是!”

    这样的热潮并非局限于北城,而是席卷了整个京城。

    陈寒通过这场盛大的庆祝,将他豪迈的形象深深烙印在人们心中。

    百姓们在参与此次活动后,深信跟随陈寒做事绝不会吃亏,纷纷对他的道路修建计划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而这正是陈寒期望的效果。

    这便是所谓的千金买马骨,看似花费颇多,实则树立了威望。

    ……

    詹徽的府邸内,听到此事的詹徽震惊不已。

    “好家伙,这小子竟有这般本事。”

    “难怪他要搞这么大排场,我说呢,救灾怎么要那么多银子,陛下也由着他折腾。”

    “原来重点在这里。”

    “整修京城所有道路?哼!你还真是会笼络人心。”

    工部尚书捶胸顿足地大声疾呼:“大人,不能让他如此胡来,他这么一搞,咱们子孙的饭碗就没了。”

    在座的官员们都心知肚明他所指何事。

    道理其实很明显。

    他们的生计依赖于修修补补。

    京城每年需要修缮的道路数不胜数,这里揩点油,那里刮点利。

    虽说陛下的监管严厉,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总有应对之策。

    道路维修历来是工部赖以生存的财源。

    如今陈寒却打算进行全面大修,且使用水泥这种新材料。

    派出的文官报告说,这种水泥建材简便易得,比石板更轻便便宜,坚固耐用,能保证十几年不损坏。

    生产也十分便利,只需在京郊开设作坊就能完成。

    如果都照此办理,工部靠什么生存?

    负责运输砂石、石板的衙门靠什么吃饭?

    漕运怎么办?

    原产地的衙门又如何维持?

    工匠们又将何以为生?

    这是一条庞大的利益链,涉及众多人群。

    这是条碰不得的红线。

    起初,功德楼的建造没有工部的份,他们忍了。

    一来,功德楼建设非但赚不到钱,还得倒贴;